东南大学热心老师写给跨考学生的信及他考研十周年纪

发布时间:2016-04-20 11:04 分类:初试经验

XX同学:
  你好。关于你的顾虑我很了解,我就单刀直入吧:

  我觉得XX系跨专业考土木并不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你的决心,以前我见过计算机系跨专业考土木的,也见过土木跨专业考计算机的,说实话毕竟大学学的本科专业知识都不深,而考试又是主干的那2~3门课,如果你进入了复试,我觉得你的XX专业背景反而不一定是弱点,而有可能是一些做理论的老师比较喜欢的,因为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做工程实践的,你较强的数学功底和编程能力可能会引起一些老师的兴趣。

  你担心的专业课我觉得问题不是很大:首先初试的时候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就是结构力学(I和II),结构力学你听过应该有感觉,并不是特别难理解,关键在于多做习题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进入到复试后,如果考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课主要是建筑结构设计(但要有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基础),而且初试完到复试完有近3个月的准备时间,应该是足够的。另外,这个学期应该有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或建筑结构设计的课,你可查一下土木系的开课。其实很多土木专业本科生上完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和建筑结构设计也都是稀里糊涂的,他们还是主要靠考试前的复习。

  所以我觉得成功的机会并不是说很小,主要有两点:
  (1) 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你觉得你确实非常不喜欢现在的专业,确实很向往土木,那就为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梦想放手一搏。这半年不要让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你,不要一心两用,又想考研又担心工作不好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退一万步讲,万一没考上又怎么样呢,就是工作晚找一些,我们土木专业很多学生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但只要一心一意坚持到最后的基本上都能考上。所以决心是第一位的,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我建议你要斟酌一下。
  (2) 好的复习计划。这取决于你数、英、政和结构力学课的基础。这个学期边复习考研,边旁听结构力学II(不过上课进度比较慢,你要超前看书,主要就是矩阵位移法和结构动力学),另外再有空的时候去旁听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或建筑结构设计(课后不要花什么时间,了解为主);等到初试考完后,只要感觉不是太差(一般没有拖后腿的,基本都能进复试线),就从1月份开始马上集中准备建筑结构设计(这样有近3个月的时间准备),很多土木专业的考生都是等初试成绩出来后再开始准备复试课的,所以这样你能赢得比他们更多的复试准备时间。
  (3) 200%的努力。如果前两项都做到了的话,剩下的就是努力了,肯定你会承受比土木专业考生更大的压力,但更大的压力只要处理得好,往往能够转化为更大的努力,老话讲: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太顾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只要你能进入复试,我会依据你的初试分数推荐导师的,只要复试不考得太低,一般都不会刷掉的,所以你的目标就是这半年将初试分数尽可能考高,有一个好的基础。

  希望我的分析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总结而言:决心+计划+努力,如果你能做到这三项,我觉得是可以去追求你的梦想,毕竟工作以后再想回过头来换专业就更不可能了。
  
  考研十周年纪——曾经考研的一些体会
  十年前的现在,我也正如现在许多考研学子一样,在知道初试成绩后,焦急地联系导师和等待着复试,不过那时候的复试不像现在这么复杂,没有笔试,没有听力考试,只有面试,所以基本上就是看初试成绩和你所联系的导师是否同意接收你了。那一年我们的分数也像今年一样,比较高,当时初试需要考5门,数学、英语、政治、结构力学、混凝土,单科总分100。那一年我考的总分好像是417分,在学院考研的里面排第三,各科成绩为:数学100分、英语78分、政治77分、结构力学76分、混凝土86分。最为值得骄傲的自然是数学,不过那一年确实很容易,90分以上的一大把,而我也是幸运地在交卷前发现了一个计算错误及时地修改了过来。最为羞愧的则是结构力学,其实那一年的结构力学并不难,而且当时也觉得自己复习的不错,但考试时发挥实在欠佳,在一堆计算面签迷失了方向,但讽刺的是我毕业留校后却承担了结构力学课的教学,或许是上天给我一个还债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将近半年的复习经历,仍然印象深刻,在此也简单总结一下吧:

  (1) “坚定不移”的决心。这个应该是对考研能否取得好成绩最为重要的因素了。记得当时我也有去争取保研的机会,但自己在5月份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考外校,所以也没有在保研方面做任何尝试和努力。至于为什么选择东南,受当时的环境和各种特殊因素影响,在此就不赘述了。在考研的过程中,你身边会有不少同学或被游戏所惑,或突然夕阳恋,或看到招聘会就管不住自己的双脚,总之,决心被这些外界的因素逐渐吞噬,伊始高涨的热情逐渐消沉直至最终彻底放弃,当然这背后更为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决心不够。所幸的是,我在考研的过程中没有打过一次游戏,没有去过一次招聘会,因为,我觉得那不是我在这段时间想要和应当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就应当全身心拼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2) “不顾后果”的信心。不少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去考虑后果,有些时候这种谨慎是可取的,但对于考研,则必须要有不顾后果的信心,既不考虑成功了如何,也不考虑了失败了如何,而是将考研的过程作为当下必须走完的一条路,虽然路的另一头也是未知,但要有信心自己走过之后不会后悔,只有这样,你才会全身心毫无顾忌地投入到这个过程。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我,也听到很多同学关于跨校考研比较难的议论,尤其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在填志愿的时候放弃了原来想考的同济而保守地选择了本校,但这些对我都未产生丝毫影响,因为当时的我根本没有去想万一我没考上会怎么样,是继续考一年还是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我是在逃避,但此时不逃避,你又能做什么呢,因为在没有发生之前,所有的后果都是可能,而所有可能的后果也最终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3) “快乐考研”的开心。很多人提到考研都会认为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修行,吃不好,睡不香,像一匹在凛冽的寒风中前进的独狼,何其痛苦。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考研的那段时间是非常快乐的。首先,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最后一次单纯地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单纯而充实,相对于前几年浑噩的大学生活来讲,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当我考完研时,我突然第一次有了这样一种想法,觉得今后再大的困难我都可以克服;其次,我的考研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四个朝夕相处的同学陪伴(皆为男生),组成了一个考研小分队。我们相互监督,谁睡懒觉不去就罚钱请吃饭;我们轮班占座,进入到11月份以后,每天需要一个人在5点钟起来去占那个有双层玻璃的教室;我们交流心得,自习时的间隙在教室外一起讨论政治,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争论不休;我们共享情报,每个人报一个不同的政治冲刺班,然后将搜集到的信息一起彼此分享讨论。尤其,当时的我与家里存在一些矛盾而面临着经济封锁,与我一起考研的胖子是我的经济资助者,他总是带一本小黄本,然后每次我刷他的卡吃完饭后,他就在小黄本上记账。如果我帮助他解决了复习过程中的难题,他会时不时地表示一下慷慨,免费请我吃一小盆骨头汤。到最后考研结束时,他足足按了10分钟计算器才将我需要还给他的账算清。现在想来,那段考研的经历虽然有些艰辛,但挚友的情谊让我感受到了温馨,至今仍然难以忘记。

  (4) “拔高拉低”的均衡。当你开始准备考研时,你要对自己各门课程的基础进行分析,总的原则是“狠抓两头,稳促中间”,两头即是指你最强的一门和最弱的一门。从我的角度而言,我觉得这两门应该是最先应该开始并且同时复习的(最好从7月分开始),强的一门力争拿高分,弱的一门则避免拖后腿,从而能够实现“拔高拉低”的思想,使你的最终成绩最大化。我当时最先开始复习的是数学和政治,我开始复习政治的时候屡受打击,但马上又能从复习数学中找到信心。有意思的是当我第二遍看政治时,我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开了窍一般,对于曾经厌恶的马哲、马经、邓理、毛思有了顿悟,然后各种生涩的概念、枯燥的论述都变得生动起来,所以等到9月份时,我已经看完了两遍数学和政治,然后从9月下旬开始,着手复习两门专业课结构力学和混凝土。英语并没有特别的花很多时间复习,就是作为每天复习的调剂,每天早上背背单词,晚上看看阅读,然后9月份以后开始背一背万能作文,一直到最后考试之前,我一套英语真题模拟卷也没做过,因为我觉得英语这个东西做多了并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要保持比较流畅的语感和比较快捷的阅读速度。

  (5)“稳中求快”的速度。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复习和解题节奏,而我的观念一直是稳中求快,而且要尽可能快。首先是复习,我始终认为看两遍书绝对比看一遍书效果好,看三遍书绝对比看两遍书理解透彻,所以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和“温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不喜欢第一遍就细嚼慢咽地复习,将每门课程的细枝末节都照顾到,那样很可能会捡芝麻丢西瓜。所以我在制定复习规划时,就是将每一门课的每一轮复习时间都压缩的很紧凑,而且强制必须要在这一轮复习周期内达到预期目标,也许这一轮会有些问题,但只要标注出来,等到下一轮复习时再重点解决即可。其次是做题,我没门课程都给自己提出要有做两遍的时间,所以我的英语阅读做完一遍后又重新回过头去做了一遍,我的数学也是在做完后每道题都重新计算检查了一遍,包括政治、混凝土,唯一例外的是结构力学,因为我在最后一道题目上怎么算都算不对,不过其他几道题目我都检查了。不过,也许我这种求快的习惯源于对自己细心程度的不自信,每个人还是应该按照自己习惯的节奏复习和解题。

  (6) “极度亢奋”的考试状态。说实话,考研那几天我的大脑皮层基本上没有休息,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亢奋,也许是因为那半年中往里面装的东西太多了,终于遇到了泄洪口,所以源源不停地往外泄,止也止不住。印象很深刻的是考完数学那天晚上,一夜未眠,在脑子里将数学卷子从头到尾又做了一遍,然后得到结论:好像没有一道题目做错了,结果真的如愿。考试完后,这种亢奋的状态还没结束,直至考完后连续两天将那一年风靡一时的《流星花园》看完,然后倒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然后逐渐恢复常态。所以,我觉得考试那会只要不是因为紧张的失眠,未必是坏事,反而表明你的大脑异常活跃,当然,身体上要跟得上,所以虽然考研的那半年我不打游戏不看碟,但篮球还是必打的,武装思想的同时还需要强健体魄,否则光有脑力没有体力也是空谈。

  在考研那年的暑假之前,TVB的《创世纪》风靡我们整栋宿舍,这部片子我觉得是土木人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视剧,当然,剧集也很长,108集,是需要一些脑力和体力的。在看完这部片子后,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开创自己未来的雄心壮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是当时我们所有看完这部电视剧的同学的共同感受。既然决定了,就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无论是否考研。

  今天晚上与朋友相聚后借酒助兴,匆忙而做,聊发感慨吧。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