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经历谈(文字版)

发布时间:2016-06-02 11:06 分类:初试经验

终于有时间和大家好好谈一谈过去一年的考研经历,也兑现我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如能考上,必当回馈。之所以叫“经历”而不是“经验”,是因为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份“经验”能完美适用于所有人,正如一句英语名言所说:“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一个人的美食都可能是其他人的毒药,一个人的经验也许对另一个人并不适用。并非经验有差,而是情况不同。所以,在此我仅仅谈谈我个人的考研经历,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您能以独立之精神辨证地阅读,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借鉴前辈,但不必迷信权威。


一、关于择校

       关于择校,我已经写了两篇文章,分别是《2012年考研择校报告》《2012年考研择校经验分享》,都已经在QQ空间和考研论坛上发表。在前一篇文章里,我重点分析了我曾考虑过的12所新闻传播名校的利弊,也算是我对自己五个多月的择校经历进行的一个总结报告。在后一篇文章里,我重点针对大家在考研择校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告诉大家我自己是怎么择校的。虽然我的择校时间很长,前后花了五个月才最终确定下来,在这方面曾经充满了纠结和犹豫,但好在我最终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而且我顺利考上了南大,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择校的确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认真细致地考虑。因此,我把我自己去年在择校方面的经历和结果写成文章告诉大家,不敢说能够帮得上忙,至少能够带给您一些启发就好。择校方面归根到底我只想说一句话: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吧。

      其实,就专业实力来讲,南大新闻传播并不是最优秀的选择。依据2009年某版新闻传播学专业实力排名,南大和北大、华科并列第七名。而且,南大至今也没有新闻传播学的博士点。但是,在考虑了诸多因素之后,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南大。因为南大是我高中时代就有的梦想,高考时由于因缘际会错过了四年,考研是上天给我的第二次机会,也许也是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力量在引导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管南大在世俗眼里排名如何,在我心目中,南大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我没有说其他学校不好,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每个人只要喜欢自己的选择就好。

      在选择南大前,我曾一度被传播学初试的参考书目所阻,因为南大初试的考查科目太广,传播学一共有8本参考书,内容包括新闻学、传播学、中新史、外新史、广电、广告、网传,后来又新增了媒介管理学,差不多一本书就是一门课。虽然我本科是学新闻的,但我对广告和广电的兴趣都不是很大,虽然大学本科也学过这两门课程,但真的要作为考研复习的内容当时感觉还是挺头疼的。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很多痛苦其实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复习广电和广告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无趣,相反,南大的初试科目使我有机会把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可以说,初试复习的五个月,我感觉我在专业上收获的新知比我大学三年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这也说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你确实喜欢一个东西,你就能够忍受它可能带来的痛苦,接受它的缺点和不足,并学会化苦为乐,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关于择校,我就不再赘言了。相信读者诸君,自有明鉴。



二、初试复习

(一)专业课

       7月底定下南大后就在淘宝上买了参考书,我正式开始专业课复习是在8月3日。由于前期择校耗时甚久,因此我复习得比较晚,后来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在此我建议大家还是及早复习,早做准备。那时我刚回学校,由于自习室闭馆,我是在寝室复习的,没有空调的夏天闷热难耐,每天吹着电扇一个人在寝室学习,室友回家的回家,实习的实习,每天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只有孤独与我为伴。因为刚刚开始复习,加上天气炎热,所以复习总是进不了状态,每天的自习时间差不多也就6个小时。8月一个月看完了《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广播电视概论》,《现代广告学》也差不多看完了一半。但谁曾想到,8月底南大2012年招生简章出来后一看,南大传播学今年居然换书了!而且很不凑巧,我看的《传播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广告学》都更换了新书,也就是说我整整8月份,实际上有效看完的参考书也就只有一本《广播电视概论》。

      这场换书风波的确很考验人的心理素质,本来我复习开始得就很晚了,那个时候有的研友已经看完一遍参考书了,有的甚至都开始做笔记了,而我看了3本书居然有2本都“作废”了,还有7本书等着我去看。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考验人的心理素质。我迅速在网上重新网购了新书,挺淡定地安慰自己:换书这种事谁都不想,但既然发生了,那也就只能接受了,而且换书影响的是所有的人,又不是只影响我一个,这个时候就看谁的心理素质好了。考研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因此遇到挫折困难一定要学会自我宽慰和疏导,因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有义务来帮助你,你要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考研须自立,做人当自强。换书风波,加上后来推免名单出来后发现今年传播学学硕的推免生居然多达14个左右,实际上留给统考的大概只有8个名额(今年传播学学硕不含推免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最后实际录了9个),这些事情我觉得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看你能不能把化危为机,能不能从焦虑中看到希望。

       9月份开学了,自习室也开了,于是我从寝室转移到自习室复习,9月份一个月看完了《中国新闻事业史》《广告策划与创意》和《网络传播概论》。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所有的参考书我买的都是指定版,新版我没买也没有时间去看。有同学问我是买新版还是买指定版,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买指定版,如有时间可以参考新版。为什么呢?大家想啊,既然都有新版了,为什么南大还要指定老版呢?指定某版书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且新版老版内容可能不一样,以《广告策划与创意》为例,指定的2006版有657页,而新版2011版只有280页,这中间差了377页呢!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自作主张,以为有了新版就无视南大指定的老版。老版看完了,你再去找来新版,看看有什么更新和变化这是可以的,但复习的内容,一定要以招生简章指定的为准。

      我看书看得很慢,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的,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看一遍书顶两遍用,避免走马观花只留下浮光掠影,最后导致看了和没看一样。第一遍看书时我没有做笔记,也不强求自己记忆,一切以理解为主,重在思考。有同学说,看书很痛苦,有没有什么办法。其实,我看书的时候感觉还好,我觉得,如果你是真的喜欢一个专业的话,看书的艰苦是可以被兴趣所折服的。我看书的时候并不感觉痛苦,可能是因为我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也不是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想着尽快把书看完,而是真的抱着求知的心态去看。而且有一点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看书是史论和业务交叉着看,这样可以保持新鲜感和阅读兴趣,避免同质的内容引起枯燥感,进而保持学习效率。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有些内容能够引起我的共鸣,有些内容能够给我启发,也有些内容我也不尽然同意,但我会去想书上为什么这么说,有没有可以吸取的地方。总体上南大指定的参考书我觉得都还是很不错的,南大很多老师的观点我也比较认同。关于读书我想说的是,大家看书时一定不要唯权威马首是瞻,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试着用书上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善于学以致用,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来理解和阐释社会现实,这才是真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看再多的书也不过是让别人的思想来统领你自己的脑袋而已。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才能记得深记得牢。

      正因为看得仔细,所以我第一遍看得也很慢,十月有意识地加快了看书进度,很快就看完了剩下的四本:《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大众传播学》和《媒介管理学》。到10月18日所有的参考书正式看完了第一遍。那时身边很多考研的同学早就复习完第一轮了,有的甚至开始做笔记开始背诵了,而我才刚刚看完第一遍书。心理有点小着急,但总体心态还是比较淡定,因为我一直坚信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不必和别人比较,按自己的计划来。

      考研第一阶段基础期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完一遍参考书,从8月3日到10月18日一共自习了60天,根据自己统计的学习数据,日均自习时间差不多6个小时(纯粹学习时间,下同)。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我还专程去了一趟南京,在南大鼓楼校区走了走,晚上站在北大楼前,我在心里对它说:南大,我还会回来的。对南大许下了诺言,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吧。从南京回来,差不多就10月下旬了,因为第一轮复习刚刚结束,第二轮还不知如何展开,所以我又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调整计划,也利用这段过渡期开始整理南大传播学历年真题,并收集整理了北大、清华、人大、中传、复旦、武大、浙大、厦大八所名校历年新闻传播学真题,作为考研复习的横向参考。虽然后来由于时间紧迫,对这些辛苦整理的资料未能充分利用,但在整理的过程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说到真题,其实网上都有的,我自己就是在网上找的,很多同学自己不去找,开口就向学长学姐要资料,这种懒惰心理在考验过程中真的要不得。我个人认为,你既然爱南大,你就应该诚心实意地付出你的努力,从查找资料到备考复习,这些都需要你自力更生,即使是要寻求帮助,也应该是在你努力无果的基础上,总想着不劳而获,试问南大又怎会被你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呢?你自己又如何成长和收获呢?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要再把自己当小孩子了,想要啥东西第一反应应该是自己主动去找,而不是张口伸手留邮箱要资料,没有针对任何人,我自己也是过来人,所以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更美好更有成就感吗?当然,网上的很多真题有很多都是回忆版,不一定准确靠谱,所以建议大家多下载几个版本仔细辨别,可能的话最好通过其他渠道加以校对,综合整理。

      11月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强化期,在强化期专业课主要就是做笔记,顺带看第二遍指定的参考书。当时我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是,笔记到底是手写还是用电脑打字?手写记忆可能比较深刻,而且做完后看着自己做下的厚厚一沓笔记,应该会挺有成就感。但问题是我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了,那时候距离考研也就两个多月了,而我才刚刚结束第一轮而已,我的复习任务相当繁重。而且我个人不是很习惯手写的笔记,不方便后期增删改动,也不符合我历来的复习习惯。但是,如果用电脑打字,难道我每天都要背着几公斤的笔记本电脑去自习室吗?在自习室打字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学习呢?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好多天,最后总算下定决心,为了抓紧时间,就用电脑打字做笔记,复习地点选在寝室。

      在很多人看来这好像不靠谱。在寝室复习?还每天接触电脑?有没有搞错?暑假在寝室复习也就算了,那时只有一个人,环境很安静啊,现在可是开学哎,不考研的室友在寝室里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影响到自己怎么办?自己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控制不住上起网来怎么办?是的,这些都是困难,每一个都不容易克服。但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及早做好专业课的笔记,在寝室复习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这一两年来我的适应能力在锻炼中增强了不少,寝室的环境总体上也还可以,我个人学习时也比较专注,可以连续几小时学习不受打扰,加上我自己不怎么玩大型游戏,所以当室友在寝室玩得热火朝天时,我仍然做我的笔记,没怎么受影响。另外,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我的电脑也是保持联网状态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学习时的自控能力还行吧,目标感很强,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想着玩,联网是为了方便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查点资料,做一两个小时笔记,也会上一会儿网休息一下,那时每隔几天还会看上一部电影。我感觉我的复习过程一点都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早出晚归坚守自习室,我那时甚至打趣自己说,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我觉得自己压根儿就不像个考研的。但是,玩笑归玩笑,我自己心里清楚我的目标是什么,玩归玩,学习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自治”,考研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的“自治”能力和效果,在这里我是把地方自治的概念运用到了个人身上,“个人自治”包括时间管理、计划制定、目标执行、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等,是一个人管理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内涵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理解一下哦。

      强化期我一共花了43天,才把指定的8本参考书的笔记全部做完了。新换的《媒介管理学》和《广告策划与创意》网上没有前人的笔记可供参考,所以只得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用电脑打,自己根据书本以及其他资料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其他的参考书,我是根据网上已有的笔记,自己进行整理改编,经过添删增改,补充更新,到最后基本上符合了我个人的复习风格和习惯。

      有同学问应该怎样做笔记,我的方法是,根据历年真题把握重点内容,把书上的“废话”去掉,按照答题的模式来组织概括性的语言,适当延伸展开,方便后期记忆。什么是“废话”,在我看来诸如列举的例子、引用的法律条文等等,这些大都是没有必要背的,笔记做出来是为了方便第三轮背诵记忆时用的,所以务求精炼。但也不能过于精炼,求精的同时也要求全,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内容,也就是既要全面,同时也要抓住重点。我的笔记基本上是按照参考书的脉络来整理的(媒介管理学除外,是按照题型来整理的),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相当于把书看了第二遍,而且把历年考过的真题融进了笔记,这样下来既全面同时也抓住了重点。

      有同学问要不要买笔记,作为过来人,我想说的是在网上买笔记要慎重,有的专门卖考研资料的卖家为了防止买家盗印以保持自己的生意,部分资料采用红底纸张印刷,非常影响阅读,而且资料的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我的个人建议是:如果你有精力和时间,完全可以自己做笔记,如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或者感觉抓不住重点,可以考虑购买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笔记。学长学姐的笔记可以借鉴参考,但最好能够结合学长学姐的笔记做出你自己的复习笔记,因为你的笔记更加符合你的复习习惯,而且在借鉴别人的复习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做笔记也是取人所长、补己所短的温故知新的过程。

      第二阶段强化期实际上自习了43天,结束时已是12月中旬。虽然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在寝室自习,但我的自习时间却有了大幅度增加,基本上每天都有学习,日均自习时间已从基础期的6小时升至强化期的8小时13分,这才总算是有点考研人的样子了。所以,在哪复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个人自治能力,环境不太差就行了。当然,在寝室自习充满各种诱惑,缺乏强大内外因条件的人请勿模仿。

       12月16日,第三阶段开始了,由于“冲刺”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俗气而且让人紧张,所以我把这最后的阶段取名为“冬日大作战”,感觉比“冲刺”浪漫多了~~~那时距离考研只有22天了,也就是差不多三个星期左右,而我还一本书都还没有开始背……那个时候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着急了,后来听有的同学说自己从9月就开始背了,顿时感到自己真是淡定得可以……

       22天的时间肯定不能充分展开了,我那时基本上是每本书3~4 天左右吧,背不完就放下,接着背下一本,中间有时间再回头背之前没背完的,有的书根本没背,比如《媒介管理学》和《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媒介管理学》我最后看了一遍笔记,留下了一些印象,以理解为主;《新闻理论体系研究》我就只是看了一遍书,整理笔记的过程中顺带复习了一下;其他的书,以真题为指南,背诵记忆考点、重点和热点。像外新史,我就把十几年来的真题答案自己全部整理出来了,没有时间完整地看笔记,就背自己总结的十几年来考过的真题的答案与专题。后来12月下旬还买了一本圣才考研网主编的《新闻传播学(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很不错,相见恨晚呐,总结了很多名校考过的真题,而且部分真题还给了参考答案,适合整理笔记、背诵记忆时作为参考。虽然没来得及细看,但最后复习时也有翻一翻,今年新闻传播史论简答题第一题“奥克斯接管《纽约时报》后的新闻政策”,我记得就是在看这本书时翻到了“纽约时报”,感觉《纽约时报》比较重要,于是就背了一下名词解释,名解里恰好有讲到奥克斯,虽然内容不多,但至少我留下了印象,足以让我在简答时发挥了。所以说,这也叫随缘吧,你不经意间看到的一个知识点,后来就帮到你了。所以说,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哦。

      下面讲讲8本书具体怎么复习吧。通常而言,前面四本是新闻传播史论,后面四本是传播业务,但是考试时出题是有交叉的,史论部分偶尔也会有业务题目。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本书上编主要以理解为主,理解的时候万一想不清楚就在现实中找找例子吧,结合现实案例来理解书上的内容,或许能够让你豁然开朗。下编要好好记忆,因为下编都是一些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另外,下编虽然总结了以前指定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大部分内容,但我感觉理论方面不是特别系统,有一些基础知识可能略过了。所以,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我给你们的建议是,一定要打好基础,掌握学科的基本框架。如果初看这本书感觉有难度,可以先看看陈力丹的《传播学是什么》或者郭庆光的 《传播学教程》,前者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入门级读物,后者比较系统,可以帮助你建立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吧。弄懂了传播学到底是什么,建立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之后再来看段老师写的《大众传播学》,或许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了。总结一下,对于这本书,上编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下编重点知识要背诵记忆。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指定的是黄瑚的第一版,这本书与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比起来,我个人感觉黄的书更像是一本故事书而不是教科书,方的书更加系统,语言更具概括性和总结性,更适合作为教材,而指定的黄的这一版个人感觉读起来或许很有趣味,但不容易抓住重点,概括性和总结性不太强。大家复习的时候最好以指定的参考书为主,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学者的书。至于版本,就新闻史来说,个人猜测版本对于知识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毕竟历史的基本结论不会因为版本的不同而有大的改变,我是复习的指定版,第二版没有看,所以也无法比较哪版更好,同学们自行决定吧。

      《外国新闻传播史》看似很厚,其实复习还是比较简单的,抓住总论篇、英美法俄日德加等几个主要的国家以及终篇就差不多了。纵观1994年~2012年17年(2003-2004年为文史真题,略)的外新史真题可以发现,南大几乎从来不考偏难杂怪的题目,一些小国家也从未考过。但在复习的时候,我还是全部都看了一遍。再一次重申,看书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吃亏的是你自己。既要全面以防万一,又要抓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另外,这本书细节很多,要注意掌握宏观脉络,不要拘泥于细节之中不可自拔,全面的同时记住抓重点。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这本我就看了一遍书,最后也没时间背,近几年这本书考的书上的原题很少,复习时以理解为主吧。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这本书我第一遍复习时还是8月份,第二遍看时已经是12月做笔记的时候了。这本书结构比较清晰,相信大家看看目录就会明显感觉到整体框架吧。研究分析一下真题,可以发现很多章节总是反复考,很多章节这么多年基本没怎么考过。孰轻孰重,分析分析真题,自己心里也就清楚了。

      《广告策划与创意》,这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啊,指定版有六百多页。新换的这本《广告策划与创意》的优点是讲的很通俗很详细,而且指定版还有不少案例,每一章附有资料研讨,感觉可以增长不少知识。有点厚,但看起来比较轻松,全书的结构也还是挺清晰的。

      《网络传播概论》,这本书2012年换成了第四版,新增了不少知识点。像今年考的UGC、 三网融合在第四版序言里都有提到哦。我看书很细,每一本书基本上都从序言的第一个字开始看起,一直看到后记的最后一个字。看书一定要仔细哦,千万不要以为是序言就不用看了。像网传这本,通过看序言,你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版都增加了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有更新改动。所以还是那句话,复习要脚踏实地,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媒介管理学》,比起前面7本,这本书的章节算是比较少了,但复习起来并不容易。毕竟与管理学结合起来了,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看得不太懂,尤其是一些管理学专业的知识。尽量理解吧,如果实在理解不了,就自己上网或者找几本管理学的书查一查。重点掌握媒介与管理结合的知识吧,即管理学在大众传媒中的应用吧。毕竟咱们考的是传播学不是管理学啊,复习也是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

      基本上专业书就说完了。有同学问我要不要看别的书和老师的论文,还有同学请我推荐一些专业书和网站。老实说,由于时间关系,我自己复习过程中专业方面没有怎么看别的书,老师的论文看的也不多,专业网站如传媒学术网等等有上过一些吧,但感觉对考研也没多大帮助。我个人是以南大指定的8本参考书为基准复习的,当然,考试的内容肯定不会局限于这8本书,重在个人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所以如果你的时间很充足,在掌握好指定的参考书之后,看看别的专业的书、老师的论文,上上传媒学术网等之类的专业网站也是可以的。

      但是,不管你看什么,我觉得自己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虽然我在考研初试复习期间基本上没什么时间看期刊杂志、老师论文或其他的专业书籍,但平时我会经常上网,关注时事,了解业界、学界的最新动态,用专业的眼光和思维来解释和思考现实社会,时不时还会动手写一写文章和评论,我觉得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哪怕我没有时间看别的专业书或论文,我自己也可以用我已有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考来答题。所以,我建议大家考研一定不要封闭自己,不说每天都要上网,至少隔几天或者一个星期应该上一下网,看一看报刊杂志,和别人聊一聊天吧,这既是一种放松和休息,也是开拓视野的机会。尤其是我们学的是新闻传播学呢,三天不上网你就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像今年考的“政务微博”,老实说,和其他很多灵活的题目一样考前我基本没有怎么准备,但我在上网的过程中有关注过一些政务微博,也恰好知道一些案例,于是考试的时候就结合书上已有的关于微博的知识,灵活地自由发挥了。如果你从来不玩微博,没看过相关的资料,也没有过这方面的思考,那请问碰到这道题你怎么办?所以啊,基础知识必不可少,但考研不是死读书或者会背书就能够解决的,考研更多的是考个人的学识积累和综合素养,因此,平时的思考和积累非常重要。

      今年实际上真正靠背诵能够解决的题目所占的分值并不是很多,考研不是大学期末考试,不是你背一背重点就能突击过去了。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想这句话对考研也同样适用:汝果欲考研,功夫在平时。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首先,要扎扎实实掌握指定参考书的内容,既要全面也 要抓住重点。其次,要多关注时事,了解学界、业界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多用专业眼光来思考社会现实,学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不要闭门造车,要多和 师友交流,多思考,把书读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看看期刊杂志、老师的论文和其他学者的书,尽量多积累。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复习专业课一定要 抓住真题,我自己搜集整理了1994年~2011年所有的传播学真题,又通过在网上买的资料进行了多方校对,基本上也就误差不大了。通过研究真题,我总结了南大传播学的考试规律,发现了每本书的重点以及常考的知识点,为复习指明了方向,使我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有同学会问,90年代的真题都那么久远了,书都换了,看了有什么用?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如果你只打算复习2005年以后的真题,那么,如果你是2012年考研的话你可能就要吃亏了,让我们来看看2012年新闻传播史论的真题吧:名词解释里的“拒检运动”1997年考过原题,“NHK”1995年考过原题,论述题第1题《申报》1994年考过原题,这加起来就有35分90年代考过的原题了吧?这还不包括那些能和90年代的题沾上边的。怎么样,还觉得90年代的题目无关紧要吗?对于史论来说,90年代至今的题目都有价值,即使换了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重要的知识点是不会换的,这一点和业务有所不同。传播业务我也整理了1994年~2011年的题目,但最后也就主要用了2005年~2011年的,为啥?因为业务是新的是活的是随时在变化的,这和史论是不一样的。所以业务可以主要看2005年以后的真题,而且业务的真题价值相比以往也有提升。如果没记错,今年是第一年也是自2005年以来唯一一年传播业务考了10分的原题,即广电的两道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2010年才考过名词解释(“板块式节目”),“窄播”2005年考过原题。而且《非诚勿扰》节目2011年的史论科目的评论题刚刚考过。所以传播业务也要重视真题。

      直到考研,我才深深明白什么叫“厚积薄发”。我之前一度想不通,厚积为什么要薄发?厚积为什么就不能厚发?经过考研才明白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深刻含义。考研指定了这么多参考书,可能一本书只考几个知识点,甚至根本没有考到,但你在复习的时候却不能因为它以前不考就掉以轻心,不认真复习,为了把恰好考到的那一题答好,你得准备一百道一千道,尽管它可能最后只考一道甚至可能一道都不考,你也得认真做好准备,一时的偷懒可能就意味着要多花一年的青春做赌注,请问有谁输得起吗?这就是为什么考研来不得侥幸心理,上帝喜欢捉弄那些总想着走捷径的人。有时候,看起来最笨的方法或许最简单,看起来最远的路或许最便捷。所以,大家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复习,把指定的参考书掌握透彻,在此基础上扩展延伸,充实提高。

      最后说一句,专业课我没有报任何辅导班,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有无必要报班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分析吧。关于专业课,说的已经够多了,就说到这儿吧。大家自己好好体会,在复习过程中认真总结提高吧。


(二)公共课

    我的公共课复习得不是很系统呢,虽然最后考试成绩还不错,但好像也没什么好方法值得称道的。我就大概说一下吧。

1、英语

      英语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学后也就是2011年上半年正式开始复习的,那时候也就背背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乱序版)》,不过没有持之以恒(惭愧~),好像学期结束时也就背了二十几个单元吧。一边背单词,也在一边做阅读,在阅读中背单词。那时候做的阅读是星火同源阅读,具体名字我忘了,感觉比较简单,和真题不是一个风格。

      4月份买了张剑的《新编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基础训练)》,断断续续地做,到暑假结束也就做完了10个单元。答题效果不是很理想,四篇阅读好一点30多分,基本上也就在28分上下。那时候还在纠结择校的问题,再加上暑假还去实习了一个月,所以也没怎么系统地复习,但是也没放下,一直在做阅读。关于模拟题说几句,不必在意对多对少,模拟题主要目的是积累阅读量,锻炼手感,培养语感,学习单词,读懂文章。考研英语的重点要放在真题上,再好的模拟题始终都是模拟题,代替不了真题。

      9月份我开始转战真题,我做真题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3个小时做完一套题,包括作文,基本上英语自测我是放在下午做。之所以一套一套地做,主要是想看看自己英语能拿多少分,检验一下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水平。经过自测统计,我也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后的成绩与估分相差不大,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水平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发挥也很正常。

      10月底我报了新东方的秋季强化班,虽然很多人说报班没用,但我个人觉得报班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因为考研英语说到底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规律就是它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虽然你自己经过研究也能总结出来,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报班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 掌握这些技巧,毕竟他们研究了这么多年的真题。所以报班也不像有些人说的,仅仅只有心理安慰作用,我觉得只要自己有所准备,报班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当然,前提是你自己基础打好了,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连四级都没过的人仅仅上了一个辅导班就立即高分通过六级了。辅导班只能教给你一些解题技巧,但这些技巧就如同武功秘籍一样,你只有通过自己不断训练才能为你所用,否则再好的武功秘籍对你来说也不过就是一本无用书。

      总之,关于英语报不报班,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吧。如果你基础很好,时间充足,那么辅导班能教给你的,你自己通过研究可能也能总结出来。如果基础较差,对英语没有信心,报个班听听解题技巧,然后自己加强训练也可以。但是有一点,在上辅导班之前,自己的基础要打好,比如单词啊,真题阅读啊等等。如果你报的是一个讲真题的辅导班,那么最好是在上辅导班之前自己就先把真题做一遍,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遇到不懂还可以及时请教,学习更有针对性。切记,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哦,辅导班只有推动作用,学习始终只能靠你自己!

      12月初上完了强化班辅导班,只讲了2006年以前的几套真题,新东方挺会赚钱的,2006年以后的真题留给冲刺班讲,后来复习时间不多了,上辅导班感觉挺费时间的,我觉得能够自己总结了,也就没报冲刺班。但强化班在阅读方面的带给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上辅导班后再去做了第二遍真题,阅读基本上错的就很少了。关于真题阅读(指4篇文章的传统阅读,不含新题型,下同),我觉得至少要做三遍,记住我说的是至少。第一遍重在做对,通过自测,看看自己的水平如何,重点抓正确率,积累阅读量,弄懂单词、句子、文章、选项的含义以及文章立意和结构。第二遍重在做懂,重点就不是分数了,而是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这道题是什么类型?正确选项为什么对?错误选项有什么陷阱?如果做错了,为什么会被陷阱迷惑等等,你自己做完一道题你心理要是清楚明白的,无论做对做错都要刨根问底,确保不留疑问。第三遍按照题型总结规律。怎么总结?横向、纵向交叉,每一年的阅读题目按照细节题、主旨题、态度题等几大题型放到一起,把十年的真题纵向总结完毕后,每一类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技巧就可以进行总结了,到最后运用这些技巧和规律来读题、做题、析题、解题,量变就到了达成质变的时候了。

      基本上我的英语真题差不多过了三遍,单词算是过了两遍吧。12月下旬按照题型总结了十年英语真题的阅读,由于时间关系只总结了频率最高的五大题型,但收获很明显,到最后考研做阅读时,真的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好像量变终于达成了质变一样,一眼就能抓住正确答案了。最后阅读做得不错,只错了2个,其中一个后来想想其实错得有点不应该,不过40分满分的阅读拿了36分我已经知足了。

      最后,在快要考前的一两个星期我才开始准备作文的模板,我的模板参考了一些作文书籍和资料的模板,然后在此基础上自己DIY做成的,自己打造的作文模板肯定是独一无二的。上了辅导班以后对怎么写作文心理也比较清楚了,所以作文最后花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我准备的模板是通用性的,考试的时候也用到了,作文写得比较顺利。可见考前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

2、政治

      政治我就没啥好说的了,我的政治复习不太系统,红宝书断断续续从9月30日一直看到12月14日才看完第一遍……好在高中学的文科,底子还是有的。但后来看得挺辛苦,建议大家对政治不可掉以轻心,但也不必太早复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暑假就开始看,基础好一点的同学9月开始也行,重在每天坚持复习,保持进度,多看几遍,充分准备。

      政治我没报班,自己复习红宝书,一般是晚上看一两个小时。初期有做《肖秀荣的1000题》,后来感觉题量太大,已经跟不上看书的进度了,再加上我的重心始终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面,所以也就没怎么做了。

      看红宝书的过程中有带着看《草劲中风》(倒过来念),这本资料提炼得还是很不错的,看完红宝书读了一遍《草劲中风》(倒过来念)上的部分重点章节。最后考前的二十多天,做了肖四任四,背了肖四所有的大题,最后考试时的确用到了不少哦。

      政治分数也不算太高吧,70多,所以也就没啥好说的了。网上有很多80+的大牛写的经验,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



三、考研

      从元旦开始,为了给自己的考研经历留下一份感动,我断网了差不多一星期,除了1月5号晚上上网查了一下考场,考前没有再开电脑或者上网,而是一心一意专心复习,每天复习的时间日均11小时21分。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做一个说明,我之所以能这么清楚地告诉大家具体自习了多少分钟,是因为在考研过程中我建立了一个习惯。我从8月3日正式开始考研复习起,每一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当天总学习时间,每月总结等都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了下来,初试自习的131天一天不差,只要自习,必有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看看自己的收获,观察自己的复习进度,了解自己的自习时间,从而在纵向比较中不断提高自己,其实每一天记录完,看着自己复习的内容都会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我不喜欢和别人比,我觉得那没有什么意义,和自己比就好,只要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我就很开心,也很有动力继续努力。慢慢地记录成了习惯,等到我考研结束,一个本子也差不多快写完了,这个本子我将留作纪念,它记录的是我为了南大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时光。

      考研那两天其实不是太紧张,只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写着写着就突然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在终点线前放弃,好在自己顺利地坚持下来了。关于考试我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心态一定要好。我们考场第二天就有很多人没来了。所以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还有,大家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眼睛,我到最后快考试时眼睛不太好,由于长时间学习,做英语阅读时时间一长眼睛就花,买了眼药水也喝了明目茶,都无济于事,考英语时眼睛花得厉害,考前还能看到墙上的钟表,考到一半就看不清楚时间了……还好心态比较好,没有因此影响到考试,到最后结束考试时眼睛慢慢奇迹般地又恢复了……而考研后再没出现过眼花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还是注意保护眼睛和锻炼身体哦!

      另外,说说答题。有同学问我专业课答题每题的字数多少为好,下面说说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名词解释每题大概两百字上下,最多三四百字吧,再多了你就要小心时间不够用了,名词解释不求深,但求广而全,基本的要素比如人名、时间等要具备,说清楚说完整就好。简答大概每题500~600字上下,要点要答全面,可以适当展开。论述题大概每题800~1000字上下,不仅要罗列要点,还要针对每个点具体展开论述,引用案例,最好能结合学者观点和个人观点辨证作答。再则,字迹如同脸面,赏心悦目一些自然给人第一印象就好。所以,尽量让自己字迹工整一些,不一定要非常好看,工整、清爽、干净就好。另外,答题时务必注意条理清晰,尽量用序号把要点隔开,注意分段,每段第一句话最好能够总结概括全段大意,相当于中心句,也就是答题要点。答题时层次要分明、逻辑要清晰,千万不要一团浆糊,要让老师感觉你的思维清晰、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卷面美观。

      考试时间也要把握好,不管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最好能在考前做做模拟,大概确定下每种题型的答题时间范围,考试的时候按平时的习惯来,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总的来说,专业课和公共课题量都还是挺大的,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我这次英语在时间分配上就有失误,作文和阅读花得时间太长,导致最后新题型、翻译和完型只剩下半个小时,直接结果就是完型最后只有5分钟时间一遍选下来,我做真题时十年的完型平均分能拿6分, 但最后考研我估计能拿一半就不错了(没记完型的答案,所以也不知到底拿了多少分),如果时间分配更合理,留给完型和翻译的时间更充足一些,我觉得我的英语成绩可能还有提高的空间。其他科目也是一样,答题时间都很紧张,紧张到连写错别字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大家考试时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平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写字速度,尽量写得又快又好,保持字迹清晰工整的同时确保答题质量。



四、复试

      2月20日在网上查到了初试成绩,简单地说下吧,政治英语都是70分以上,两门专业课都上了120,具体就不透露啦,我的初试成绩是前几名。刚知道成绩时还挺兴奋的,在网上了解了研友的分数情况后,觉得自己进复试应该是没问题了。

      2月28日开始准备复试,前后一共准备了20天。复试的两本书看完了一遍,李良荣那本《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我比较了新老版本后看的是新版。又结合网上的笔记自己整理了一下,准备了英语自我介绍和几个常见的问题。复试参考书看完后去期刊阅览室看了看期刊报纸,自己整理了一些业界和学界的热点问题,最后面试的时候有用到。

      3月21日启程前往南京,晚上到南大鼓楼校园逛了逛。3月22日上午体检,中午和学姐吃了顿饭,聊了一下复试的事情,感觉放心了不少。下午回旅馆休息了一会儿,看了看笔记,背了一下英语的口语。

      3月23日早上一大早就起床去参加复试,上午是专业课笔试,今年传播学专业课笔试的题目大概为:

      1、试论雷蒙德·威廉斯和麦克卢汉在理论上有何差异。

      ——这道题出自今年新换的复试参考书《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这本书不是很好理解,我在网上找了一份笔记还不错,算是基本掌握了本书大概的知识体系。这题答题时我写得还挺多的。

      2、把拥有大量粉丝的微博账户叫做“意见领袖”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3、有人说报纸即将消亡,但报纸出版仍大行其道,谈谈你的认识。

      ——关于传统媒体的处境问题哦,个人觉得没有标准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总体来说,笔试的几道题还是挺简单的,第一题考到了今年新换的《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这本书。第二题、第三题考个人平时的积累。李良荣那本《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没有直接考,但答题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的。

      下午是面试。今年面试新闻学、传播学一起面,新闻学在前面,传播学在后面。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吧,每个人最多也就10分钟左右,有的更快。面试内容是1分钟英语自我介绍,然后直接就问中文问题了,设想中的英语问题一个都没问。说说我的面试吧。

      我是传播学前几个进去的,进去后首先做了英语自我介绍。因为准备充分,所以自我介绍还比较流利,与各位老师也有眼光交流。然后英语自我介绍说完,老师们主要问了我三个问题:从受众的角度,比如老师的角度,谈谈我自己准备的自我介绍的内容;我感兴趣的方向;新闻传播领域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感觉问的问题都不是很难,其实面试主要是考察你的综合素质,看看你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何,人品和态度是否端正。记住,第一,一定要诚实,不要不懂装懂,很多问题都是根据你的介绍和作答来问的,要是不懂装懂的话被揭穿了那就不是学识问题而是人品问题了;第二,一定要辨证,不要太极端,不要把个人喜好表现得那么明显,做学术本来就要海纳百川,兼听则明;第三,不要紧张,老师都挺和蔼可亲的,落落大方,自然一点就好,学会主动引导老师到你熟悉的或准备好的领域。

      总的来说,我个人感觉复试比想象的要简单一些。复试结束后第二天我就启程回校了。



五、拟录取

      3月31日拟录取名单公布,看见自己榜上有名,高兴是自然的,但心态已经很淡定了,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一直喜欢一句话:过程既然都做好了,还用担心结果吗?考研这一年,心态真的淡定不少,看问题也比以前成熟多了,这也算是考研之外的收获吧。

      写了一万五千多字,感觉想说的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尽快通过QQ留言或者发邮件问我吧,我尽力为大家解答,QQ:1687695384,加我时请注明“南大传播”,打算报考南大传播的学弟学妹们如果有问题抓紧时间问我哦,想考其他学校的同学就不用加我了,因为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噢,不好意思哦。考研不仅考学识、考方法,也考心态、考人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好好努力,考研加油。

      谨以此文兑现我的诺言,回馈诸君。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各位参考之用,希望我的考研经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预祝各位同学考研取得佳绩,顺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