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发布时间:2016-06-03 09:06 分类:初试经验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一、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

  最常见的研究方式有以下几种: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引入一个变量(自变量),以观察和分析他对另一个变量(因变量)所产生的效果。

实验一般由三组基本要素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

 实验刺激的效果=(实验组后测-实验组前测)-(对照组后测-对照组前测)

自然科学的实验大多在实验室进行,社会科学中情况有所不同。除了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外,研究者常常需要在实地进行实验。而在实地开展试验则比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困难得多。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研究者无论是要控制实验的背景,还是要操作和引入自变量,都面临着更多的障碍和限制。此外,研究者还必须注意到重大事件、实验对象成熟、前后测环境不一致、前测和实验环境之间的交互效应等因素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影响。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参与观察是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公开的观察者和隐蔽的观察者)

无结构访问指的是研究者就他所关注的问题与研究背景中的人们自然的深入的进行交谈和询问,了解和搜集详细的资料。

文献研究:指的是一种通过搜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主要形式为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内容分析指的是一种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传媒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对文献的抽样,对文献内容的编码、录入和统计分析,来解释文献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次分析主要是对其他研究者先前所搜集的原是调查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究。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以及调查研究几种研究方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接触研究对象,都要搜集和使用直接从社会成员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而文献研究的方式则与他们有显著的不同——他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得研究资料,即不与研究的对象直接打交道,而是去搜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存在的第二手资料即文献资料来对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因此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正是这种间接性,带给了文献研究一个特别的优点:无反应性。文献的可得性和合适性是文献研究的主要挑战。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搜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和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的方法论特征:

   首先,社会调查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作为经验性的社会研究方式之一,社会调查已经具有一套相对成熟的研究程序和结构化、标准化的操作方式,它采用专门的工具来收集量化的资料,并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完成对这种量化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以经验的、量化的数据为依据的研究结果。社会调查的这种定量特征,使得它特别适用于用来描述一个总体的概况,描述总体中各种不同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变量分布。

 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正是因为社会调查所具有的这种横剖性的特点,使得它更多地被用来探讨不同现象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其在探讨因果关系方面主要依靠的是统计控制而不是时间顺序,因而在这方面他往往不如实验研究和纵贯性研究那么有力。

三、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社会调查的类型

按调查对象划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

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划分:问卷调查(自填问卷、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电话访问)

按调查目的和作用划分: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

按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划分: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回答他们是谁)、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做了什么以及怎样做)、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想些什么,如何想)

四、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遍调查:通常简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逐个调查。一般来说,普遍调查的规模往往非常大,属于宏观调查。

特点:①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②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③调查项目不能过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①非常节省时间、人力、财力。②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③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④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⑤准确性高(非抽样性误差:调查员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普查的管理和组织比较复杂)。

五、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民意调查:民意调查是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总统的选举投票预测。

市场调查:主要适应了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需要。制造商和销售商为了希望更多地了解哪类人买或者不买他们的产品,这类人对他们的产品的质量、价格、装潢、款式等方面的看出,以及他们的态度如何改变等。大企业的市场调查部门、委托调查机构。

解放前的两类社会调查:①一类是以老一辈社会学家陈达、李景汉、陶孟和、吴文藻、严景耀、史国衡,民族学和人类学家吴泽霖、费孝通、张之毅等为代表的学术界的社会调查。②另一类是以毛泽东、张闻天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做的社会调查。

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调查,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在具体方法上,国内学者都受到两个不同来源的影响:一个来源是以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和国内老一辈社会学家所做社会调查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另一个则是以先到西方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的”社会调查方法。

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内在差异:

①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作为调查对象,而且这种选取所依据的也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后者则往往采取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当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子集,并且这种抽取所依据的也是某些可观的规则或程序

②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前者往往采取无结构的自由访问、座谈会等方式;而后者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结构访问式的方式

③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前者主要靠定性分析的方法,即依靠主观的、思辨的、领悟的和归纳的方法;后者则主要依靠定量分析方法,即依靠客观的、实证的、统计的和演绎的方法。

④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可以说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高、同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而后者所适应的则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大、变动速度较快为特征的“现代”社会

⑤从方法论角度看,这两个有着不同来源的调查方法类型,则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基础之间的区别。

 六、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准备-实施-分析-总结

①选题阶段。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问题;将比较含糊、笼统的、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②准备阶段。道路选择(调查设计工作,包括思路、策略、方法方式和具体的技术)和工具准备(问卷的准备和调查对象的选取)

③实施阶段。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④分析阶段。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⑤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一、调查课题的类型

按其关注点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这类课题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的某一方面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某一类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变化的。常常表现出很明显的理论倾向。

应用性课题:指的是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这列课题的关注点通常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述的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制定社会政策,以及帮助评估社会后果等。

按课题的来源可以分为自选课题和委派课题。

自选课题:指的是研究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教学或实际工作的需要,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并结合社会的某种需要,自己选定的课题。

委派课题:指的则是那种由有关的机构、部门、单位或个人根据他们的某种需要所确定并委托或指派给研究者进行调查的课题。

有些课题既属于自选课题有属于委派课题

二、选题的重要性

①决定调查的方向。

②体现调查的水平。在选择和确定调查课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用到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调查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又需要演记者具有比较开阔的实验、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能力,同时,还需要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③制约调查的过程。调查课题的确立,也就意味着调查目标的确立和调查方向的选定,而这种目标和方向的确定,又同时意味着社会调查的特定道路的确定。不同的调查课题,对所走道路的要求也不同。这种不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对象选择、内容选择、方法选择、规模确定、方案设计方面。

④影响调查的质量。调查课题对于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者来说是否合适、是否可行。

三、选题的标准

①重要性。重要性是指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方面的意义和实践方面的意义

②创造性。也可以称之为创新性或独特性。它是指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的特点。(研究思路、依据理论、调查的对象、采用的方法)

②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者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性别年龄、体力)(调查时间、调查经费、文献资料获取、设计的对象是否配合、是否违反法规、道德等)

③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调查课题的兴趣、研究者对与调查课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课题的眼球相符合的程度。

四种标准的关系:这是条标准之间存在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准;而合适性则是在前三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

四、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①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②从个人经历中寻找(个人经历和经验使人们观察各种食物、理解各种现象的基本视角和出发点,因此,以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为目的的社会调查,同样也离不开个人经历和经验的帮助)

③从现有文献中寻找(学术著作、教科书、报刊文章、学习笔记、谈话记录)阅读文献时始终带着审视的、提问评论的眼光;进行广泛的联想。

五、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六、文献查阅与选题

文献查阅的作用:①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②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查阅文献的过程:①查找相关的文献

                ②对文献进行选择

                ③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查找文献集中的三个方面:①相关的著作

                        ②相关的论文

                        ③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档案资料

文献的重要性判断标准:①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

                      ②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

                      ③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

阅读文献要注意的事项:①没想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他们从哪一点出发,目标是什么 ②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法等③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他在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做的推论等。

第三章 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就是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分析单位③设计抽样方案④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和方法⑤制定实施方案

一、明确调查目的

描述性调查:所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即回答的主要是人们的特征行为态度是什么,或者研究的现象的特点分布以及趋势怎么样的问题,而不在于回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结构或分布。描述性调查在方法上要求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对象的描述也要力求准确性和概括性。

解释性调查:社会调查常常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很多为什么,常常用来说明社会调查现象发生的原因,常常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的社会调查,我们称之为解释性调查。

他通常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实地调查,收集经验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除了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之外,他比描述性调查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调查往往强调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确定分析单位

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有四类分析单位:①个人②群体③组织④社区。无论是哪种分析单位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的每一个个体;其次,将这些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有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三个概念:①分析单位:是指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②调查对象:是指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③研究的内容或主题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三、设计调查方案

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与抽样对象:调查对象即回答者,指的是我们在调查中(通过自填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式)所询问的对象;研究对象往往是与我们的调查所要探索和回答的问题有关;抽样对象也称为抽样单位,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采用的对象或单位。

抽样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抽样设计要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总体,并根据总体的结构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资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决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其次,抽样设计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决定样本规模(精确度、置信度、人力物力时间);此外,设计抽样方案时,研究者还要十分清楚调查的主要目标和目的。

五、制定实施方案

研究计划书: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将调查研究设计的各种考虑和细节安排有条理的总结出来。这种研究计划书有两种功能,一是为研究者开展调查研究的行动指南和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备忘录;二是向他人说明调查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可行性。研究计划书的大致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②说明调查的内容

③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④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解释性调查中尤其需要)

⑤说明调查方案[调查对象的抽取(即总体与抽样方法)、变量测量(从概念操作化到问卷设计、资料收集以及资料分析方法)

⑥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⑦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四章 抽样

一、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总体:总体通常与构成他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他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整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抽样:所谓抽样,指的是从主城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抽样单位: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框: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参数值: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统计值: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置信水平:置信水平又称为置信度,它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中的把握程度。

置信区间:它是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区间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置信区间越大,及抽样范围越大,抽样的精确性程度就越低;反之,置信区间越小,即误差范围越小,抽样的精确性程度就越高。

抽样的作用:在社会调查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及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可以说没抽样方法施加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与庞杂广泛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之间的一架桥梁。有了他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的从较小的部分达到很大的整体。

抽样的类型:

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的样本(N›n)。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具体步骤:

①先取得一份调查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

②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

③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

④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进行衡量并决定取舍

⑤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

⑥依据从随机数表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间隔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具体步骤略。

要注意的两种情况:仪式在总体的名单中,元素的排列具有某种次序上的先后、等级上的高低的情况。二是在总体名单中,元素的排列上有与抽样间隔相对应的周期性分布。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和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分层抽样的优点:一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二是非常便于了解中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便于对总体中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

实际分层抽样过程中要考虑的两方面问题:

一是分层的标准问题:①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②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和各层之间异质性强、推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③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二是分层的比例问题:按比例分层和不按比例分层

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有所抽出的若干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的方法。

优点:不仅可以简化抽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相对的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缺点:整群抽样所具有的简便易行、节省费用的优点是以其样本分布面不广、样本相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等缺点为代价的。

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当某个个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集(或类别、层次)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又相差不大的时候,则是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反之,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字群内不得异质性程度比较大的时候,则特别适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多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具体的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然后再在这几个大群内抽取几个小群,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知道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单元为止。

使用多段抽样时要注意在类别和个体之间保持平衡。在确定每一级的抽样单位数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下面三个因素:①各个抽样阶段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②各层子总体的人数③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

多段抽样的优缺点:多段抽样适用于范围大、总体对象多的社会调查。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就进行。但由于每级抽样时都会产生误差,股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这是他的主要不足。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误差的方法是: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

PPS抽样:在社会调查中有一种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简称PPS抽样。其做法是在第一阶段,每个群按其规模被给予大小不等的抽取概率。但到了第二个阶段,从每个抽中的群中抽取同样多的元素。

户内抽样:从所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Kish选择法)

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他与随机抽样有本质区别,即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

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的主观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的总体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缺点是,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所得样本的代表性难以判断。在实际调查中这种抽样多用于总体规模小、调查所设计的范围较窄或调查的时间人力等条件有限而难以进行大规模抽样的情况。

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当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的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类,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根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采用偶遇抽样或判断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使样本中的成员在上述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和样本的比例尽量接近总体情形。

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者总是只能对少数几个方面控制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定额而无法对许多同样影响着、体现着总体特征的其他因素进行分类和定额。因而,定额抽样所得到的样本有可能严重偏离总体。另一方面,有预定了抽样中调查员可以在保证各种类型定额的情况下选取自己方便获得的调查对象,这种自由度很大的选择方式同样极易造成样本和总体之间的偏差。

定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二者虽然都根据某些特征对总体进行分层和分类,但抽样方法不同。定额抽样是通过主观的分析或依据方便性来确定和选择组成这种模拟物的成员,也就是说,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分层抽样的方法则是完全依据概率原则,排除主观因素,客观地等概率的在各层中进行抽样。这与定额抽样中那种按事先规定的条件,采用偶遇方式和主观判断方式来寻找的做法完全不同。

雪球抽样:

五、样本抽样与抽样误差

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它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

推论总体百分比的样本规模计算公式为

即: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①总体的规模②估计的把握性和精确性的要求(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③总体的异质性程度④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抽样误差:就是样本的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它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即度量误差,它是指在调查、记录、填答、汇总等工作中所出现的误差。

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抽样规模和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第一对于比较小的样本来说,样本规模很小的增加,便会带来精确性方面的显著增加。第二,扩大样本规模虽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同时它又会增加非抽样误差。所以,并非样本越大调查结果就肯定会越精确。

第五章 测量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他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属性作定性的说明,同时还能做定量的说明。

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及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

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

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社会测量和自然测量的区别:

①首先,人一方面作为测量的客体或对象,而另一方面,人有作为测量过程的主体,因而给社会现象的测量带来了无法回避的主客观矛盾

②其次,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的行为,以及有人们的活动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社会测量中由于测量对象十分复杂,因而测量的量化程度比较低,可重复性也比较差。

测量层次: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居测量、定比测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同时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或者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者符号,已确定其类别。(穷尽性和互斥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定序测量不仅能像定类测量那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分映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等级序列上的差异。

定距测量:也称间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还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以上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是否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时定比测量和定距测量的。

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三、操作化

概念: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含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的概念就是常量。变量具有两个性质:首先构成变量的值必须是穷尽的,其次构成变量的值必须是互斥的。

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作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概念是抽象的,而指标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而指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概念只能想象,而指标则可以观察和辨认。由于指标是变量在经验层次上的一种体现,因而它同样具有变量的特征。即一个指标也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取值。

操作化的含义和作用

操作化:所谓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会调查中测量社会现象的关键一环,在社会调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社会调查中有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操作化的作用正是让那些通常只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抽象概念,最终在我们做熟悉、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现出原形”,让那些本来只能靠我们的思维去理解、去体验的东西,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变成我们实际可以测量的东西。

操作化的方法:

界定概念:①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②决定一个定义

          ③列出概念的维度

发展指标:①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量表,往往经过多次的运用和修改,常常成为我们可用的指标

          ②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调查,利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被调查者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四、量表

总加量表:也称为总和量表或总合评量,它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根据回答者同意或者不同意分别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或现象的态度的得分。这个分数是其态度量化结果,它的高低就代表了个人在态度量表上的位置。

总加量表的前提:每一个态度陈述都具有同等的效果,即它们在反映人们的态度方面是等值的,不同的陈述之间不存在数量的差别。

李克特量表: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也是社会调查问卷中用得最多的量表形式。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李克特量表也有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与前述总加量表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不是简单的分成同意和不同意两类,而是被分成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

消除有问题的项目的方法:①围绕要测量的态度或主题,以赞成或反对的方式写出与之相关的看法或陈述若干条。对每一个陈述给与5个答案: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并根据赞成或反对的方向分别赋予1、2、3、4、5分

                       ②在所要测量的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对象进行试测

                       ③统计每个受测者在每条陈述上的得分以及每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分

                       ④计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力,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的量表。

语义差异量表:也称语义分化量表,主要用来研究概念对于不同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C.奥斯古德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其形式为,又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每一对反义形容词中间分为七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分数从左到右分别为1、2、3、4、5、6、7。北侧的概念放在量表的顶端,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每一对反义形容词构成的量尺中的适当位置花几号。研究者进行统计分析。具有较高的再测信度和表面效度,十分经济。

五、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他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及测量工具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①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系数就是再测信度。(缺点是容易受时间因素影响)②复本信度。复本信度采取的是另一种思路:如果一套测量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到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缺点是复本必须一致)③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到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两部分测量的必须时同一概念)

效度:测量的效度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的、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指的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效度具有三个类型:

①表面效度。表面效度也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之间的合适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

②准则效度。准则效度也称为实用效度、预测效度或共边效度,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同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就说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③建构效度。建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用另一个变量验证需要检验的指标。

第六章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概念和结构

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根据社会调查中使用问卷的方法,我们把问卷划分成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自填式问卷,即由调查员发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的问卷;另一种称为访问式问卷,即由调查员按照问卷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的问卷。

问卷的一般结构:①封面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②指导语。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③问题和答案。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④编码及其他资料。所谓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预编码: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编码。后编码:指调查资料收集完成之后再进行编码。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围绕着调查者-问卷-被调查者这样的环节,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调查者的需要,还要重点考虑到被调查者的需要,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问卷调查过程中人的因素,要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以减少困难和麻烦。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①主观上的障碍。即被调查者因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问卷太多、太厚、个人隐私、封面信不明确等)②客观上的障碍。即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

3、明确与问卷设计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问卷的使用方式、调查经费多少、调查人员多少、调查时间长短。

三、问卷设计的步骤

①探索性工作。即先摸摸底,熟悉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以便对各种问题的提法和可能的回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②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和框图法

③试用。客观检验法:将问卷打印若干份,然后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一个小样本,用这些问卷初稿进行调查,最后认真检查和分析试调查者的成果,从中发现问题和缺陷并进行修改。检查和分析的几个方面为(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写错误、填答不完全)

④修改定稿并印制。版面安排、印刷错误。

四、题型与答案的设计

1、问题的形式: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单选式、多项限选式、多项排序式、多项任选矩阵式、表格式

2、答案的设计。穷尽性:答案包括了所有可能的内容;互斥性答案相互之间不能交叉重叠或者相互包含,即对于每个回答者来说,最多只能有一个答案是适合他的。

五、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②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④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⑤不能用否定形式提问

⑥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⑦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六、问题的数量和顺序

问题的数量没有固定的标准,要依据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时间等因素决定。

问题的顺序:首先要保证同一维度的问题集中在一起,同一维度的问题在内容和主体上都十分接近,将这些问题放在一起,非常便于被调查者思考回忆陈述和表达。

①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②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③把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④一般先问行为方面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⑤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⑥若有开放式问题,则放在问卷最后面。

相倚问题:所谓相倚问题,我们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称作“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则称作“相倚问题”。

七、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①概念抽象

②问题含糊

③问题带倾向性

④问题提法不妥

⑤问题有双重含义

⑥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八、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

1、高质量问卷的标准

①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②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③适合调查对象

④问题少而精

2、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卷

①首先要对问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明确的认识

②其次,设计问卷的人,头脑中一定要想着被调查者

③问卷设计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同样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

④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不是教条,要灵活运用

⑤学习问卷设计不能进从书上学,还要从设计问卷的实践中学

⑥要有一定的语文水平

⑦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知识

⑧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知识

第七章 资料收集

一、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和特点

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调查法、网络调查法

结构访问法: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

自填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②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③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缺点:①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②自填问卷法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③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这一方法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被调查群体中比较适用;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也比在成分复杂的总体中适用。

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调查的回答率较高

      ②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

      ③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①调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结果

      ②访问调查的匿名性较差

      ③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

      ④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二、自填问卷法

个别发送法: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之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优点: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可以向被调查者解释说明;可以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被调查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填答。

缺点:调查的范围受到影响,,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问卷的提案的质量的不到保证

邮寄调查法:研究者将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员。

优点:首先,特别的省时省力省钱;其次,调查范围最广且不受地域限制;再次,被调查者可以在他们方便的时候,从容不迫的回答问卷。

缺点:第一,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和姓名;问卷的回收率难以得到保证。

弥补方法:第一,有关调查主办方的身份说明要慎重考虑,给对方以信任感和责任感;第二,问卷的封面信要单独打印;第三,寄问卷的时间也应该考虑;第四,以用追踪信提醒电话帮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