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络传播概论八

发布时间:2016-06-24 16:06 分类:初试经验

第十二章 网络新闻业的发展                                                                                

 

第一节 网络新闻业的演进

一、网络新闻业的萌芽。

从形态上看,互联网的发函清单、BBS、新闻组是网络新闻传播的起源。作为网络新闻的直接起源,新闻组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新闻组重在讨论,在新闻组发布新闻也主要是以之作为讨论的话题。

之后互联网上出现个人主页和BBS经营,产生了定时向订户发送新闻的传播方式。传统新闻媒介、政府机构、企业、网络服务商也纷纷开设站点,发布新闻、信息或获取新闻服务。网络新闻由此发展起来。

 

二、网络新闻业的发展。

1.网络新闻传播真正成为一门专门化的新闻事业,则是由传统媒体上网而发展起来的。

1987美加利福尼亚《圣何塞信使报》开创传统媒体上网先河。90s后美国掀起多次上网浪潮。1995日本《朝日新闻》建立网站。除报纸外,广电、通讯社也纷纷开始建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微软联手创建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

 

2.多种力量的加入。

如商业网站的新闻传播;网络原生媒体的新闻传播;个人网站的新闻传播;政府网站与各种专业网站。非传统媒体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新闻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大大推进网络新闻事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网络新闻业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1995-1998)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起步,也是从传统媒体创办网络版开始的。

1995《中国贸易报》网络版的创办,真正标志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起步。

1998年底,全国上百家报纸上网;广电机构也有近百家建立网站。

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等均建立网站,意味着总过最具权威性的主流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已经形成了群体优势。

 

这一阶段的不足有:

1发展水平不平衡。

2战略目标不明确、缺乏准确网站定位。

3简单移植原有媒体内容,没有发挥网络媒体优势。

4技术手段不高。

5功能、服务单一。

 

二、激活阶段(1998-2000)

商业网站对新闻传播的介入,大大激活了我国网络新闻事业,使其迈入第二个历史阶段。

 

1998新浪网公司成立,同名中文网站成立。新浪以主打新闻内容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做法引起其他商业网站纷纷在新闻上加大投入。有人认为,新浪的成立对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迈入第二个历史阶段。商业网站使网络新闻传播显出强大的新闻资源整合能力,而商业网站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时化的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实效性。

 

商业网站的新闻传播,刺激了传统媒体更快、更好的与互联网的融合,上网的传统媒体迅速增加,并不断改进传播方式。2000年各主流媒体网站纷纷更名改版,进一步张扬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如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的形成)。效果:强化自身特色;适应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加大内容的融合和编排;提高更新频率;提高网页下载速度;增加免费邮箱、检索等服务。

 

三、管理与创新阶段(2000-2005)

2000年起,国家加大了法律和行政管理力度,大力支持主流媒体向网络延伸。为了解决既遵循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根本问题,新型的网络新闻传播平台模式逐步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千龙网、东方网为代表;一种以中青在线为代表。

总体看,这两种模式是中国网络新闻事业,从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为主体的二维模式变成了三维甚至多维模式,有力推动了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

 

●2000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等九家北京主要媒体,联合三家网络传播公司组建千龙新闻网。上海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东方网。共同特征是:

1.当地主要媒体联合组建网站,得到当地政府支持;

2.引入商业网站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3.业务上以新闻为主,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及有较大新闻原创空间。

 

这种模式是一种新闻资源的整合型合作,有利于整合一个地方多家媒体的新闻资源,同时又尝试提高市场化运作程度。但这种模式面临着如何均衡参股各方利益的问题,并受到了行政力量的一定限制。

 

●2000中国青年报和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创办 中青在线。这是我国首家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新闻媒体网站。从单纯的报纸网络版,演化为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的综合性商业网站,有效整合了传统媒体网络版和商业网站各自的优势。

 

这种模式是一种新闻资源与业外资本的整合型合作。中青在线网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金上引入海外资本,内容方面则由中国青年报负责新闻频道的采编制作发布。这种模式不存在多家媒体的利益平衡问题,在解决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更彻底一些。

 

 

四、网络“公民新闻”时代(2005- )

随着web2.0的应用发展及其博客形态的崛起,网络公民新闻开始兴起。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 )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目前尚无权威性定义。在网络时代、尤其是web2.0的应用时期,公民新闻从新闻联系公民,演化为公民参与新闻,再演化为公民支配新闻。包括博客( blogs)、维客( wikis)、播客( podcasting)以及公民网等多种网络新媒体形式。

 

有学者认为,公民新闻对主流媒介新闻产生了权利的解构,其强烈的去中心化思想和民本特征,对传统新闻学范式和具体新闻工作流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塑。在“华南虎事件”中,网络不仅仅整合了传统媒体的信息,还有能力对这些媒体的信息发出质疑,并迅速影响了传统媒体对此案的报道。

但是,互联网新闻目前仍然午饭承担其新闻业的全部责任,网络上的公民新闻更难以取代新闻业的全部舆论功能。互联网新闻和各种准新闻业(如公民新闻)仍只是当代有效社会传播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网络新闻业的竞争

如何认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学界业界逐步达成共识: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局限,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只能与其优势互补,共存共荣。

由于网络媒体明显分为媒体网站、商业网站,这种竞争合作的关系实际上是在传统媒体、媒体网站、商业网站 三大阵营展开的。

 

一、网络新闻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新闻迅速及时;全球传播;信息海量;多媒体化;渠道开放;交互性强;检索方便。

2.局限。信息承载过量(物理信息传输的限制;内容信息冗余);新闻公信力低;技术依赖性强。

3.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格局。

①传统媒体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相对精炼,不存在信息过载问题;

②多年经营具有良好新闻公信力和品牌优势;

③技术依赖性较低,操作简单;

④大众化、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强大盈利能力,从而拥有提供优质新闻信息服务的经济基础。

 

二、网络新闻业的合作

1.一体化合作。指由传统媒体网络版发展而来的媒体网站与其“母体”传统媒体的合作。能高度整合新闻资源优势与网络媒体的优势,但体制化制约影响了合作的效益性。

2.利益型合作。指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为各自的经济利益,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的合作。这种互利互惠的利益性合作是最有效也是最稳定的合作方式,对网络新闻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整合型合作。分为两种

1新闻资源的整合型(千龙网、东方网为代表);2新闻资源与业外资本的整合型(中青在线为代表)。

4.业务型合作。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在运作过程中的网络新闻的业务性合作。优势互补;但这种合作对整个媒体事业发展的意义相当有限。

 

三、网络新闻业的竞争

1.找准媒体优势。网络媒体十分有利于对突发性事件、议题性新闻的报道。从网络新闻传播看,关键就是办好 网络新闻专题 和 网络新闻论坛。

2.明确市场定位。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必须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从操作意义上看,合理确定网站功能、目标受众、网站内容,是网络媒体定位的核心。

3.以全时化为利器。网络新闻时代关键是新闻的全时性,强调全天候随时服务,按需供给。这要求网络新闻的报道具有时间的纵深感、连续性;更新更及时;提供更科学的专题服务和搜索服务。

4.寻找创新路径。网络新闻的同质化迫切要求原创新闻。实际现状看,要求尽快从整合新闻转变为加工新闻,推出具有独特视角的报道,提供有见地的分析与评论;同时在新闻播放形式也要进行创新(多媒体)。

 

 

 

    第十三章 网络出版业的发展                                                                               


第一节 网络出版的概念

一、概念

网络出版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

1.广义上,凡是信息、知识、观念等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等代码以任何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均可成为网络出版。包括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网络音像、网络文件、网络游戏等。网络出版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如传统媒体、网络公司、娱乐集团、政府机构、个人等。

 

2.狭义上,网络出版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出版物的行为。即出版者对作者提供的素材进行编辑、设计加工、营销宣传,在网上向读者销售的活动。涉及电子书、网络期刊、网络音像等。

 

基于网络传播的泛传播时代,网络出版也出现“泛网络出版”趋势,即使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内容,通过纸张、网络数据流等多种媒介同时传播,实现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任何设备的个性化出版过程。

 

二、形式

1.利用个人电脑在线、下载阅读的网络出版。即出版者将数字化的图书、报刊等内容在网站上发布,读者有偿或无偿在线阅读、检索、下载。

2.按需印刷的网络出版。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POD),根据读者需要,将已经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书稿,即时印刷、装订成册交给读者,使其可以阅读纸本。优点:降低风险、无需制版、零库存、无缺货绝版。

3.电子书。见下一节。

 

三、模式

1.由传统出版的以物流为主,转为以信息流为主。

2.由单向传播信息,转变为双向、多向传播。由于网络特性,出版者、作者、读者实现平等交流。

 

3.由提供产品为重心,转为产品和服务并重。网络交互性鼓励用户主动性,为用户提供主动查找、选择信息提供大量技术手段,形成专门定制个性化的出版物。这种模式以受众为中心。

 

4.由基于形式转为基于内容。无论传统还是网络出版,变化的只是信息的载体、传播模式、阅读方式。传播的内容才是关键。未来的网络出版竞争实质是内容的竞争。

 

四、优势

1.从传播者角度看。出版主体多元化;作者出版容易;出版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2.从传播媒介角度看。出版的内容范围广;多媒体传播;超越时空迅速传播;以超文本方式与其他相关资料建立连接(如注解、引文、文献等)。

3.从受众角度看。是传者受众直接平等交流;受众主动性增强;网络出版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第二节 电子书的发展、研制现状

一、起源与界定

电子书,electronic book。既包括具有版权的特定格式的电子文本,也包括硬件阅读设备,是二者的统一。电子书并非仅限于把纸质图书的内容数字化,它采用专门的格式,牵涉版权、安全、阅读器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合法获取电子书的读者才能阅读。

二、特点。容量大;出版周期短;功能多;个性化强;环保;有利开发传统图书价值;出版容易。

 

三、国内外电子书开发现状

1.图书内容资源的开发。目前多将各类传统出版物转化成电子版格式;同时也大力开发原创作品。

2.阅读软件。微软的Microsoft reader;北大方正的founder apabi。

3.阅读硬件。分两类

专用(电子书阅读器)。如火箭书rocket ebook;软书softbook;人人书everybook。掌上书房。    

非专用(带专用浏览器的计算机)如掌上电脑微软的pocket pc。

 

 

第三节 网络出版存在的问题与管理

一、网络出版的侵权问题。

1.书、报、刊、音像资料的侵权。2.计算机软件的侵权。3.其他侵犯版权行为。

二、网络出版的管理。    

我国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2002《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1.对互联网出版人资格的规定。2.对互联网出版内容的规定。3.对出版机构的规定。

三、电子书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电子书格式问题(不兼容)。2.版权保护问题。3.阅读器问题。4价格问题。

 

第四节 网络出版的前景

一、技术发展与商业前景

网络出版程序简单;设备技术手段不复杂;成本低;功能多等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成本会继续降低,前景广阔。

从技术看,逐步实现泛网络出版;

从内容看,随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结合,“内容产业”兴起。实质是各种出版物在网上直接创作、编辑、生产制作、传递,减少对载体的依赖。传统出版业依赖但媒体形式划分产业的格局被打破,进行内容的竞争。

 

二、电子书的前景

1.作为网络出版的主要形式,发展颇为客观。跨行业联合将是电子出版的显著特点。

2.但也有不足。如传统阅读习惯的制约。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