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电视文艺类节目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画面要素和声音要素
●电视节目的要素
电视传播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声音、文字);非语言符号(造型符号、音响符号)。
或可分为声音符号(语言、音乐、音响);视觉符号(图像、色彩、图片、字幕、画面特技符号等)。
●电视画面的特性
1.物理性。红、蓝、绿三基色。
2电视画面的特性。画面是电视节目的基本构成单位,由不同摄法、长度的多组画面(多个镜头)衔接组成。具有连续性;再现性;选择性;多义性。
●声画的配合关系 P172
一、声音在电视传播的作用。
1加强传播内容的现实感真实性;
2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心理
3声音叙述内容的自由,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增强电视表现力;能补充画面,扩大信息容量。
4发挥结构功能,画面连接顺畅自然。
二、声画组合方式。声画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1.声画合一。声画内容完全一致,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是组合的基本方式。
2声画对位。声画按各自规律彼此表达不同内容,又在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配合,形成声、画单个因素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是声画关系的升华和飞跃,扩答了电视传播的容量,打破画面的时空局限。
3综合运用。
●其他屏幕传播符号P173
在电视传播中,其说明、提示、解释等补充作用。包括屏幕上的文字内容;图形、图案。
1.台标。品牌意识、竞争意识、版权意识。
2.字幕。多样化,功能日益强大。
第二节 电视文艺类节目的性质、特点
一、概念、特点
广义上,包括电视上所有电视文学艺术的节目样式,如电视文学、电视戏剧、电视艺术片、电视综艺等各类电视文艺类节目。狭义上,特指电视综艺节目,如电视晚会、电视音乐节目、电视游戏节目等。
电视文艺类节目 与新闻类、社教类被视为电视的三大支柱。
特点
1.文艺性、思想性、社会性的统一。
2.声画并茂,形象化,现场感强。
3.可创造更为完整的艺术效果。合一、对位。
4.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普及性。
二、社会功能 同广播
1.舆论导向,道德规范功能。
2文化及审美功能。
3传播知识及信息。
4娱乐消遣。
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
三、种类
1.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综合歌唱、舞蹈、小品、曲艺、杂技、等多种文艺表演样式,通过一定编排、串联,营造出整体效果的大型电视文艺节目。
2电视音乐节目。以各类歌唱、音乐为主的电视文艺样式。
3电视戏曲和曲艺节目。
4电视游戏类。
5电视剧和电影。(电视电影,内容安排、场面调度、长度设计等表现手法倾向于电视播出)
6其他电视文艺节目。
第三节 电视文艺类节目的创办发展
1958中央电视台即开始播出。主要是现场演播室演出。第一步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64黑白录制了越剧《朝阳沟》京剧《红灯记》等。
文革停滞,《地雷战》《地道战》,但1973彩色。地方台也逐步兴起,转播或自办。
文革后恢复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正发展,《红楼梦》等。
当代特点:表现手法制作质量长足进步;更具时代特色;更强调参与性、互动性;种类增多,分众化。
第四、五、六节 综艺节目、游戏
●电视综艺节目
1.类型:电视综艺晚会;电视综艺栏目。
2特点:综合性;表现力丰富,观赏性强;参与性强;加强社会性;加强对外联系,借鉴国外电视机构。
●电视游戏类节目
一、特征:1.内容、形式上的娱乐性;2.广泛参与性;3.激烈的竞争性;
二、发展:
1.传承传统(文化);
2.体现时代性(扬弃);
3.参与者的水平提高(功利性降低,自娱、表现倾向明显;年龄文化等跨度增大)。
4.发展走向。形式上板块结构发展;内容上雅俗共赏。
三、意义:
1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传播知识;
2互动性强,缩短受众心理距离;
3有利于各类专业人才选拔;
4改造国民心理素质,民族心态;
5受众娱乐观念的变化(功利性降低,自娱、表现倾向明显;年龄文化等跨度增大)。
●电视剧
一、特点:
1反映现实生活;2表现手法灵活;3充分运用先进电子技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4受众最广。
二、发展历史:
1958《一口菜饼子》。受技术条件、直播形式的制约。
文革停滞。
1977复苏发展。特点:数量增长,题材广泛,品种丰富,质量提高;涌现了大批优秀剧目;创作队伍成长;国外、港台作为新的电视节目来源。
三、存在问题:多而不精;题材雷同,厚古薄今。
第十章 纪录片 (便于整体划分,第九章移到第十章之后)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 特征、题材、创作手法05论述、06名解格里尔逊模式名解+论述
一、含义
以纪实手法拍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可归纳为三个必备条件:
1.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
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
3.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思路来思考、认识、想象。
二、基本特征:
1.真实性。
·同新闻等纪实类节目一样,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要求制作者在真实的前提下,以真诚、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创作。
·电视纪录片与新闻又有不同。新闻的真实性要求 对于纪录片只是一个前提,纪录片重点关注的是人和人性,或者与 人和人性 相关的东西。纪录片应最大限度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2.纪实性。
纪实性也是电视纪录片本质属性的一方面,是一种风格,表现手法。纪录片创作最基本手法就是纪实手法。
·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
·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
·纪实情节化。
·具有思想性。
三、纪实手法 是纪录片创作的最基本手法
1.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的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
·过去常以线性结构、声画分离的形式出现。将生活场景和事件进程分解为不同的景别,配上音乐解说,仅仅是生活表层的活动图像。
·90年代同期声、多机位、长镜头,将线性结构变为全方位的场信息结构,将纪实提到新高度。
2.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
·利用特技加入文字、图表、图像等背景资料,深化事实的内涵;
·航拍、水下拍摄、显微拍摄、高速摄像、红外拍摄等,扩大观众的视角,将纪实提到新品味。
·纪实情节化。将拍摄对象有意识的安排在某个事件中,使作品具有一定情节性,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叙述。
·具有思想性。是纪录片重要要求,但表现手段要尽量隐蔽。解说降为从属。
·纪实手法的使用要把握好度。滥用长镜头、画面故意颠晃等为纪实而纪实的手法,实质上违背了纪实原则,造成节奏拖沓、风格单调。
·除了运用真实自然的纪实手法,也可运用其他技法如特技、蒙太奇(抒情、寓意、象征)等。
●纪实跟踪手法
1.90s以来我国对 纪实跟踪手法 的运用达到了崭新的高度。纪实跟踪手法真实自然,贴近生活,能有力的表现生活,符合当代电视的传播理念和美学追求,也是对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上的突破。
2.但纪实跟踪手法 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机械的照录,而是制作者对现实生活得观察、理解、思考、选择,表达主题思想和世界观的过程。
四、题材 1.现实性题材。2历史性题材。3历史现实相结合的题材(如望长城)。
五、价值取向
1与时事、政治离线比较密切的纪录片。借助电视表现手法,以实现社会教育为目的。
2着眼于寻找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人与人、各群体之间的沟通,把人的命运放在社会大背景之下开考察、审视。是近年来创作重点。
第二节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发展过程
一、模仿时期1958-1966
诞生于20c50s末。主要模仿纪录电影,重解说、蒙太奇。《长江行》《收租院》
二、学习时期1966-1978
文革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学习电影创作技巧,运用到电视纪录片中。《放鹿》《下课之后》
三、探索时期1978-1989
从央视专门播放电视风光纪录片栏目《祖国各地》,到大兴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拍摄基调为止。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
四、成长时期1989-今
普遍采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ENG),注重同期声,电视纪录片纪实性得到充分回归。《望长城》《故宫》《再话长江》。
●现状
一、创作手法日臻完善。P232
20c90s纪录片全面发展。尤其《望长城》,采用全新的纪实观念和纪实手法,标志着中国电视纪录片水平的新台阶。
二、创作群体:1.央视。军事部;科教、评论、国际部等。 2.地方电视台。
●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第三节 中外纪录片比较启示 P229
●三位世界纪录片大师
1985法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直录实景,是纪录片雏形。无创做风格可言。
之后,出现罗伯特.J.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
一、罗伯特.J.弗拉哈迪。
1.加拿大人,公认纪录片创始人。其作品多以写实手法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如《北方的纳努克》,生动再现了北极爱斯基摩人的生存状态。)
2.其创作风格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记录,而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充满诗意的再创造。主张创作者要成为影片内容的积极参与者,要创造性的利用现实;但对生活场景的再创造是基于符合生活的真实的再现。
二、前苏联吉加.维尔托夫。
1.新闻纪录片创始人。创作观念使: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义的结合起来。
2.1922倡导“电影眼睛”派的创作方法,主张使用实况拍摄,即不为被摄影者察觉的方法去拍摄。70s在苏联受到猛烈攻击而结束。
三、英国约翰.格里尔逊。
1.20c20s-40s英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形成“格里尔逊派”,也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2.主张纪录片应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作出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在创作上,注重对真实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加工,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非常讲究。二战后封闭性的说教式风格逐渐失去了观众。
●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是叙事和表现方法 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说教性向多义性转变。纪实观念逐渐受到重视。
一、格里尔逊式
1.以英国纪录片约翰.格里尔逊得名,也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