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句:良好的习惯+强健的体质+坚定的毅力+合适的方法=成功!!看这句话怎么看怎么抽象,但它真的是真理,已经经过多次检验,希望看它的人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二}经验 写了这么多都有些停不下笔了,好像又回到了考研的日子。许多同学坐在考研班里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奋斗,而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感谢帮我圆了考研梦,也祝福正备战考研的各位朋友! 历史的分数很出乎我的意料,257分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我这是第一次进考场考历史(去年放弃了,前几次不是考历史),而且真正开始看书是从8月底开始的,能考出这个分数,当然有些意外。 我的教材就是论坛上提到的11本中的10本(吴齐世界史六本、朱绍侯版两本、李侃近代史一本、王荟林中国现代史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没买),中国近代史只看了三遍,中国现代史只看了两遍,49年后的历史没看,重点放在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上,这么选择是有原因的,并不仅仅是出于个人喜好,我对去年真题进行了分析,由于历史只有一年真题,不好把握,我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我曾专门列了33个重点问题,只有罗马扩张考到了,总的来讲历史试卷的分析是失败的,但是这样的分析还是有收获的,我虽然没有分析到重点,但是我认真的研究了题型和答题的大概思路,考前我没有动手写过大题的答法,但是去年真题我都大致思考了一下,而且把去年题目和今年题目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每个小时代的分值可能不同,许多人诟病魏晋就考了很多分,但大方面的分值还是固定的,鉴于当代史分值太小,我基本上没怎么看,我估计考的也就是选择,而且应该是我能懂的,而现代史看的也少,新四军这种问题,不看书也能答出来的,所以我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上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复习是绝对要抓个重点的,今年大体也对上了我的思路。 就历史考研书籍的选择,我的就是前面说的10本加山东版和高教版,很多过来人说:教材是王道,王道确实是王道,可是这个王道有个问题,就是信息量大记忆很困难。在我前面的帖子中说过,在11月之前,我看历史一般只有下午的两到三个小时,那段时间主要是在看第一遍教材,还没有开始看山东版辅导书,记得那时候有人在坛子上诉苦,说自己看了怎么都记不住,我的进度比他的还慢,看完后也是一点也记不住,特别是世界史,希腊、希腊化、罗马、拜占庭也搞的我头很大,年代更是一个都没印象,但是读书这个东西,注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肯定需要一个过程,焦躁的心态怎么可能学好历史?而且我一直认为,历史这东西需要记忆,但是不能光靠记忆,就历史如何记忆这个问题,我等会专段来分析。辅导书我选购了两本,山东版的我买了07版的,但是基本没看,还是决定买本最新版的,此外还买了本高教版的,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如果合理运用山东版的话,可以将教材和山东版辅导书的威力发挥到最大,这个将在后面和如何记忆一起分析,高教版的部分定义可以用做参考,总的来说不是很好。 书籍这些就够了,许多研友提到了国史大纲,在坛子上大家讨论的书籍也很多,但是我认为,在中国,考试这东西就是这样的,考前的几个月时间,不要去看与考试内容可能有抵触的东西,钱先生的著作肯定是精品,但是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的试卷,考的注定有个套子套住的,这种东西不是说不能看,看是肯定要看的,但是在考试之前,我觉得是不应该去看的,看好教材和辅导书就行了,别看今年题目出的刁,但是绝对不会出到国史大纲这种书上去,也绝对不会考到什么新思维新观点,想看这东西,要么提前,要么考完后。 这里顺便要批评一下许多研友对论坛的错误使用,考研论坛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研,大家在这里讨论许多历史话题也是应该的,我在这里,确实学到了不少,但是论坛里对考试的重视好象不够,去年在考前,我贴了几次关于山东版书中错误的问题,跟帖寥寥,大家好象更热衷于高谈阔论,完全忘记了论坛首要的目的,我觉得,做事情有轻重缓急,讨论当然有利 于提高水平,但不见得有利于考试,特别是在备考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将考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上网更重要的是收集信息,而不是与人争论,上网的时间也要严格控制,自控力差的,更要注意。我知道自己自制力不行,所以在11月底,干脆把电脑装箱打包了,论坛也基本上没上,不这样不行呀,考试只有两天,却决定了其他363天,不做出点牺牲怎么行。 在7月我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的,结果在8月底的时候决定放弃,虽说准备的不是很充分,但也不是一点准备没有,而且还有差不多40天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点时间还是全部用来看历史的比较好,9月中旬司法考试那两天,人家去考试了,我拿着中国现代史去了春园公园看书(家里人还以为我考试去了),就是那两天翻完了中国现代史,国庆之前结束了第一轮复习,翻开山东版的题目一做,基本上不知道。 11月到12月中旬又精读了一次9本(中国现代史那本没看),然后开始自以为是的重点突击,我列了30多个所谓核心重点,并对可能的重点章节反复的看,事后证明,这些重点基本扑空,除了罗马扩张,到12月底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已经能很顺利的把整个历史的轮廓勾勒出来,1月的那十来天,重点就是补缺,对自己不太熟的地方重点弥补,我并不是个有恒心和毅力的人,但是在这次备考中,从9月到1月19日考试,我基本上做到了每天都能看2个小时以上历史,这才是最重要的。 4个月的复习里,我形成了我自己的复习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山东版辅导书为线索,以高教版等为信息补充,以自己动手记笔记为骨架,构建自己的历史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的记忆自然也就形成了。下面就我这个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 教材是最基本的,可以说,我们考试的内容,95%以上来自于教材,能熟记教材就意味着能达到考试要求了,但是我们研究大纲后可以发现,大纲的线索和教材的线索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按教材的线索来复习的话,很难和大纲对应上,更重要的,我相信每一个看教材的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历史事件千头万绪,各成体系,太难记了,而且我们考试,注定是要围绕大纲来的,因此,教材只是个基础,我们必须要按大纲的线索来看书。 怎么办呢?在这里我推荐一本书,那就是山东版辅导书,它其实毛病不少,比如许多错别字,许多年代错误,许多名词解释和大题和教材有出入,但是遍观目前中国市场上所有的考研辅导书,山东版是按照大纲编写最详细最贴近的一本,07年的考试甚至可以就看那本就够了,但08年如果还这样,必挂无疑的。 我也说过,山东版的书存在许多问题,但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书有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来把书上的错误改了?前面我说过,只要合理的运用这本书,就可以将威力发挥到最大,怎么合理运用呢?说起来很简单的,就是以山东版书为线索,按照这本书的线索对照着看教材,再根据教材和辅导书的出入进行改动,一般来说,有出入的地方可以上网搜索求证,实在求证不了的,还是以教材为准。对于许多出入较大的地方,全部手抄一份,建议买本小本子,能撕下页码来那中,可以兜进口袋的,抄好后可以放进口袋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还有一些大题目,比如中国汉以后每代的官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手抄一份,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方便复习,二是促进记忆,手抄的总有印象些,三是锻炼书写,别小看这个书写,手抄不见得让你书法提高多少,但是能让你书写流畅不少,上了考场,180分要你不停的写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书写流畅的好处的。从9月到1月,我至少抄了200多张纸条,3-4万字的样子,而且到最后,我看山东版书的时候,抄了哪些,抄了多少,我都清清楚楚,说不上倒背如流,但基本上要点不会漏掉的,虽然原题没考到几个(事后清算,只考到了圣像破坏事件、墨西哥改革、清末工商业措施中新政部分、罗马的扩张),但通过这个措施,让我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学习状态,而且建立了我的历史构架。 说到历史构架,这就涉及到了我前面提到的记忆问题,的确,历史的记忆最让人头疼,在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就惊诧于我能把每个历史年代都记的那么清楚,我也确实感觉到,在历史的记忆上,我的确能比常人更好的记忆下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那骨子里深深的爱,我爱历史,我觉得记下那种别人看来枯燥的年代和人物是种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记忆动力,一定要喜欢历史,这样才不会觉得那厚厚的书,那冗长的记述是恐怖无趣的;另外,我觉得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一定要构建自己的框架,打个比方,好比记地图,首先要有个方位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以一个坐标记住全图,比如上海,东边是东海,西北江苏,西南浙江,下面是杭州湾,以一个上海为坐标,把这个地图构建一个大概轮廓,什么南京、杭州、宁波这样细小的就可以在细化中记忆了,历史其实也是这样,每天看完书之后,不要就这么昏昏沉沉往床上一躺就了事了,而是给自己个10来分钟想想,今天看了些什么,大概历史的脉络和线索是怎么样的,能全局构建框架的就最好,不行就以一个事件为坐标构件,比如二战,就是以1942为分野,之前和之后的形势,差别是很大的,所以三次重要会议,全部是在43年后,记忆二战,就可以以全面爆发、转折这样的大坐标来构建,有个骨架了,再往里面细化年代、人物和事件,这样最大的好处是有个大历史观,不会犯原则性的大方向错误。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看完书后的自我归纳,这个步骤最好安排在睡前,因为这种睡前的回忆效果是最好的,通过回想一天的阅读内容后整理自己的历史线索,发现自己不太熟的要马上起来做补缺性的阅读,这样针对性的阅读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过也很容易兴奋而导致睡眠不好,所以建议使用这个方法的研友一是尽量早睡,二是可以安排早点做这个自我归纳。 关于记忆还有我还想强调一点,记忆虽说是有点规律和小窍门,但是本人一直信奉一个信条,那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多看多记才是记忆的王道,什么快速记忆法、巧记口诀,我从来不信那些,特别是历史和地理上,中学时不是流行许多口诀吗?你们现在还能记得的有多少?我觉得记口诀本身就需要一个记忆,而记口诀所代表的内容又需要一个记忆,与其记忆两次,还不如直接记忆好了。11本教材看起来很厚很长,其实只要认真看上三遍以上,不浮躁,不焦虑,端正态度,你自然会发现,原来陌生的时间年代、人物事件,渐渐的会变的鲜活起来,到那个时候,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而这种成就感,对于历史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历史这东西,经济效益很差,如果没有自我的满足,很难坚持下去的。 最后来说说历史的答题技巧,我并不认为我的答题技巧就是标准,这里只是说出我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前面我说过,这次考试三门我全部用满了180分钟,历史其实我时间还不够用,没有检查了,我觉得任何考试,要想成功,首先就一定要重视,要重视考试,首先就一定要认真的对待,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要认真的对待考试的每一秒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你要知道,一年363天的学习,全在这180分钟里,你在考场里的每一秒钟,在场外都意味着付出过几十个小时的心血,怎么能随便糟蹋,一定要尽全力,认真认真再认真,浪费一秒钟都是对不起自己的。不要草草做答,也不要搞什么提前交卷,我的三门试卷,全部写满,没有留一点空白,特别是历史,写到两个监考老师都守在我边上看我写。 再说到如何答题,历史主观题如何答题相信是广大考生最关心的事情,特别是作为类似我这样的跨专业考生,底子并不好,不可能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模式,怎么办,我在论坛上也看到一些说答题思路的帖子,是很有启发,但是每个人都要设法尽快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在这里我建议,在答历史题目的时候,尽量把知道的知识点按逻辑全部写上去,注意,是按逻辑,而且尽量把关键词写出来,这样可能会工程浩大,比如夷陵之战,本人大致做答如下:221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222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同年,为报荆州守将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仇,尽全国之兵伐吴(三国演义好象是说75万,这是历史考试我不敢乱说了),吴主孙权求和,被拒,吴遂派陆逊(不晓得他到底是什么职位,只好说统领)统领吴军主力(不知道吴军多少人)与蜀军决战,双方相持与夷陵骁亭地区(骁字没打出来,考试中还是写出来了的),是年夏天,陆逊使用火攻,大败蜀军,刘备带残部逃回白帝城,不久后托孤死去,223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夷陵之战使蜀国遭受重创,但实力尚存, 吴国大胜,但实力仍然弱于魏国,在北方强大的魏国压力下,后来,吴蜀两国再度联合,三国之间形成暂时的均势,三国鼎立的局面进一步确立。因为该战发生在夷陵骁亭地区,因此又称骁亭之战。 我这肯定不是标准答案,而且相当罗嗦,但是没有办法,我的能力肯定不能以简单几句话就把所有要点都答上,怎么办,只能自己所有知道的都答上去,不过这样写一定要有条理,不能毫无秩序,我想老师应该允许你合理的发挥,而不是你无边无际的一顿乱扯。当然,这样写确实很费工夫,而且许多记忆力差的朋友,还可能写着写着就漏掉了知识点,这里我建议,可以在答题之前先写个要点,很简单的写个自己能看懂的大纲就行,然后按照这个要点再写答案,比如清末如何发展工商业那题我就是这么写要点:1、洋务,2、甲午后,3、戊戌,4、新政,再有就是平时可以适当做做这方面的联系,我前面提到的手抄本就是办法之一,我觉得我这个办法虽然苯了点,但是保险,总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一套答题思路来,但一定要总结,不要偷懒,免得上考场手足无措,虽然时间看似足够,但效率是很重要的。当然,高考中已经练的比较熟的这部分就能有很大优势了,我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这个底子还是没落下。 鉴于历史主观题比较多,书写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管你书写好坏与否,一定尽量写的大一点,改卷的老师都是高级知识份子,估计基本近视,字写的再好,字体小了,老师看起来吃力一样不讨好,这方面特别是女生要注意了,还有,字写的差的研友不用太担心,我这个字写的超级差的可以现身说法,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你的书写绝对不会成为负担的,一是要尽量选择兰色墨水钢笔书写,想想吧,卷子本来就是黑的,你再写个黑字,字迹又潦草,一团黑,不死才怪;二是要写正楷,不要图方便写草书,字体大点,保持适当间距,老师只要看的清,绝对不会为难你的,这是历史考试又不是书法考试;三是一定要端正态度,写的时候不要随意,认真写,即使赶时间来不及写工整也尽量不要乱写,老师会知道你尽力了的。平时适当练练正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最后说一下,考试时尽量保持个良好的心态,一次考试就至少决定了一年的命运,大家肯定紧张,但是许多事情不是紧张就能改变的,尽量试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记得去年看过一个研友说进考场要穿红内裤,我这次考试红内裤忘记带了不算,连和女朋友一起带的项链都忘记了,不照样超常发挥,但我可不能说大家就一定不要穿红内裤,不要带项链了,可以给自己来点适当的心理暗示,但是不用过于紧张。 五、几个要注意的小点 1、考前准备,考试这个东西,一定要准备充分,否则,考场上任何的波动都会影响到你的答题情绪,心里素质再好,没波动总是好的,考前一定要反复检查,把该准备好的写张条子,全部准备好。 2、注意考前细节,有很多小地方要注意,比如早餐,要提前吃,而且不要吃流质食物,不要进了考场后要跑去上厕所,一来一回加情绪变化,影响总有的。重视看考场,根据自己坐的位置,要判断好,比如灯光暗不暗,比如座位会不会适合自己,别小看这些,上了考场,要做到一切都是最佳的,而这些,需要考前提前观察好。 3、一定要带个表,闹钟也行,考试中一定要准确的掌握自己答题到什么时间段了,准确的掌握进度,这样才能有条不紊,我的三门考试,每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