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社会学研究方法简答题2004-2006

发布时间:2016-12-19 14:12 分类:初试经验

2004  

1,文化功能分析(举例说明)20’    

认同功能:文化使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    

规范功能: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知道、规定者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    

整合功能: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    

教育与教化的功能:接受文化,适应文化。通过文化涵化,一个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  

 

2,试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分析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状况2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有6个基本方面:      

1阶级的产生。2划分阶级的标准。3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4阶级与阶层5私有制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6阶级的消灭。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结论就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即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因而也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以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一旦消灭私有制就有可能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不平等差距,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平等。    

而西方则主要有以下的观点:      

①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从经济、声望、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②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阶级——市场购买力)、声誉地位──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③三个标准可以相互转化      

总的来说,西方分层理论主要侧重点在于人本之外的东西,他们注重经济、权利、财富及声望等等比较物质性的条件。他们注重以自我为中心,法律意识极强,但是缺乏社会整体感。      

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资本阶级本质的阐述。但是他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使社会趋向稳定健康的发展。    

我国:

1,农民阶级发生了大规模的、快速的分化          

2,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也发生了显著的分化          

3,出现了一些新的不断壮大的社会阶级阶层    

基本状况:    

1,处于公有制生产关系中的各阶级阶层: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包括下岗待业工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技术人员、国有和集体企业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公共事业人员、官员阶层等。

2,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各阶级阶层: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高级雇工、外资企业高级雇工、有雇工的个体农业劳动者、普通雇佣工人阶层等。    

3,处于个体所有制生产关系中的各阶级阶层:个体农业劳动者、个体经营者等。    

4,危害社会主义分子    

构建合理的阶级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指导,兼顾社会分层理论的作用,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矛盾,正确对待各阶级阶层的政治诉求,着力发展生产力,促进阶级阶层关系现代化,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3,非正式群体的正负功能以及如何发挥其正功能的影响20’    

 正功能:协助工作、分担领导、增加稳定、发泄感情、制约领导。    负功能:倾向保守、角色冲突、滋生谣言、不良压力。     如何发挥:一分为二、无害支持(只要不妨碍组织目标,不仅允许存在,而且一般不要伤害非正式团体的利益。总的原则是无害支持)、目标结合(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正式团体上,但要使正式团体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团体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论述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及理论构建方法20’    

基本观点:     1、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互动是由对符号的使用、解释、探知另外一个人行动的意义为媒介的。     2、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     3、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客体并没有固定的意义,意义在符号互动中形成与变化。

布鲁默强调归纳性的理论构建方法,提出探索、检验和敏感型概念。探索是指研究者进入具体的观察情境并用不断产生的新印象来修正自己的观察结果。所谓检验是指对事物的诸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检验是指在探索之后研究者应运用他的观察结果来确定如何完善科学概念并使之成为一种说明概念之间关系的更抽象、更一般的理论。敏感化概念即使用不那么明确被规定的、但更富有内容的概念。通过灵活地观察由这种概念所指称的经验世界以及通过对实际事件与概念之间的差别进行反复评价,敏感化概念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敏感化概念通过精心的系统化可以被综合为一种暂时的理论陈述。

5,中国城市化道路之我见20’  

6,论述默顿功能主义理论及对帕森斯的发展20’    

默顿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是默顿著述中的主题之一。他认为,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默顿思考了功能主义的三个基本假设,并分别给予发展。    

 针对功能一致性假定,他认为掩盖了系统内各个方面的不一致性。    针对功能普遍性假定,他提出了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针对功能不可或缺性假定,他认为社会系统中存在功能替代物。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功能分析范式,并且与帕森斯相反,他提倡中层理论观,即不只关注宏大的、纯理论的领域,而是注意经验研究,建构中层理论。


 

2005

 1,试用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论述如何降低社会矛盾冲突20’  

 

2,迪尔凯姆对两种类型社会团结及其特征20’    

社会团结指构成社会的个人之间的联结状态,也就是说将社会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纽带。他将社会团结区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的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成员具有同质性,并且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成员的个性被淹没,社会规范为镇压性法律,代表是传统农业社会。    

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分工发达,社会成员具有异质性,集体意识被减弱,成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解放,采取补救性法律。现代工业社会即为有机团结的社会。    

迪尔凯姆认为,机械团结的社会是一种低级社会状态,随着社会分工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发达到发达,社会也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3,试用社会分层理论论述我国中产阶层的特征及社会作用20’

 

4,社会变迁理论论述我国目前民工的状况与尴尬20’ 

 

5,论述社会改革与社会和谐社会关系30’  

 

 

 2006  

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特点是什么10’    

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外在性):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人加入社会时,必须接受这些既存的社会事实。     强制性:社会事实具有强迫强制的力量,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都将受社会事实的制约。    

普遍性:构成社会事实的是那些被群体所接受了的信念、倾向、习惯。  

2,科赛认为,社会冲突对社会系统具有那些功能10’    

1,冲突能使对抗者产生结合。(起初是敌意的互动常常会导致后来有好的互动)    

2,冲突如同一个激发器,促使旧规范不断改进,新规范不断创造。此外,还导致对立双方和整个社会对本已潜伏着的规范给予重新肯定。

3,冲突会导致公共组织的建立,在冲突过程中,一个组织统一的群体更有把握获胜。冲突要求一种公共组织的建立,以保证公共规范的接受与履行。    

4,冲突能建立并保持权力的平衡,不通过冲突就很难估价实际的权力关系,冲突的调解和仲裁就不可能。只有通过冲突才能抑制冲突,这就是科塞为什么把冲突称之为“社会中的重要平衡机制”的原因。    

5,社会冲突创造了联合与联盟。在一个多群体的社会里,与同一对手的冲突能使原来毫无联系的个人或群体联在一起,形成某种形式的联合与联盟。  

 

3,简析贫穷文化论与贫困处境论的区别和联系10’

 

4,试述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不同角度10’

 

5,简述生命历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0’

 

 6,试比较有关社会政策执行过程的集中理论模型20’

 

 7,试述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20’

 1、强调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他反对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看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规律、研究对象、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2、解释性理解的方法。要求研究者将自身置于那些他想解释的现象之中或亲身体验所分析的经验,设想行动者为什么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对行动者的动机或赋予行动的意义加以理解。    

3、价值中立与价值相关性。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态度上的客观性,不可把研究本身变成一种评价。    

4、理想类型。    

5、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韦伯正是根据以上的方法论原则,把社会学归结为一门关于“社会行动”的科学。始终把个人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只有个人才是行动的真正主体。      

 

8,试运用达伦多夫关于冲突程度的理论分析如何认识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20’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