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下背景:我是二战的,本科扬大电子商务,今年考的河海金融,总分421,去年考的是武大物流管理,总分406。所以,我觉得如果仅仅是介绍今年是如何复习的话,那对很多应届生是不适合的,因为我有第一年复习的基础,底子比较好。
下面我讲下我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如何复习的,大家参考下。
第一年:
数学:我是3月份开始复习的。我大一的时候高数学的并不好,因为课上老睡觉,考试前一晚突然开窍了,然后考了80+,过了两年,早忘光了,所以一开始我只是看我们本科的课本(大大的灰色的那本,并不是同济的版本)以及课后习题,线代和概率论也是一样,先是课本和课后习题。基础题做完以后,我又去逸夫图书馆借了清华出版社的习题集,因为这上面的题目稍有难度,每次做完一本书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个过程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然后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复习全书》第一遍。期间,我报了我们学校的数学辅导班,扬大数学系的老师每个周六周末现场授课,自己做习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暑假结束后,数学辅导班的课程全部结束,《复习全书》也做完了,我对数学的大框架有了大致了解,每个部分的考点有哪些也有了模糊的印象。接着我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做完了《660题》的第一遍,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觉得很难,而且很多公式老是记不住,但是还是坚持下来了,很多题目是看了答案后,自己再重新做遍。660题做完以后,觉得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考点也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开始做真题,10年真题,每天晚上做一份,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内,说实话,真题大部分都是基础题,每年有1-2题稍有难度,但是我老记不住公式,所以每次都把遗忘的公式贴在卷子的第一页。半个月内把真题做完一遍,然后我又把660题做了一遍,结束后真题做了第二遍……后来又做了陈文灯的几套模拟题(因为宿舍有朋友报的文登数学),然后就把之前整理的不会做的,常错的习题集做了几遍,就去考试了。第一年数学考了141。
英语:英语是2月份开始背单词的,新东方的那本红宝书,背了N遍,然后报的文登辅导班,大热天的去上课,说实话,没学到什么东西,都是理论上的所谓经验和技巧。暑假做的真题,做了N遍,答案都背熟了,然后做的石春祯的阅读理解,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英语习题的质量真的是非常重要啊,石的阅读太简单了,导致考场上一时不能适应,再加上本身很紧张,所以英语悲剧的考了53。
政治:政治是在暑假上文登辅导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只记得老师巴拉巴拉划了一堆重点,然后乱吹乱侃,什么都没记住。我在听完课后,把发的辅导资料复习了好几遍,总觉的没有框架,知识点都是一块一块的,不能形成一个体系,直到在书店看到了徐之明的红宝书,超级大本的,都是框架图,我觉的非常好,把知识点都串了起来。因为我本身喜欢成体系的去学习,觉的有框架的条理能更清晰,所以我就边做陈先奎的2000题,边看框架图,并做一些笔记,增加一些知识点在框架图上。这样,我在10月份结束了第一遍2000题,然后又重新做了遍,同时狂背陈先奎的什么预测题啊时政题,就这样反反复复背了好多遍。我觉得文登政治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最后冲刺的时候,教哲学的老师讲的答题技巧,主要就是如何把卷子填满,优酷网上有下载的。1月份的时候复印了一份20天20题,在考试前一天看完了,然后上考场了。政治考了78。
专业课:我网上找到了一个武大博士办的辅导机构,托同学在那买的资料,一份400,觉得很贵,有管理学的讲义还有真题和参考答案,还有上课的音频,到11月份的时候又给我寄了一份10年的真题和参考答案,还有两份模拟卷。我就把管理学讲义背了2遍,后来就每天读2个小时,考试的时候真是下笔如有神啊。管理学只有两题不会,其他都是上面的。但是我经济学部分考的不是很好。专业课考了138。
因为第一年英语没过A区线,本科不是211,调剂也很麻烦,最后我就决定二战了。然后4,5月份就忙论文。毕业以后就工作了3个月。正式开始复习是在9月份。
数学: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660题重新做了遍,然后在网上买了新的《660题》。新版本的660题有很多新题,题目也变多了,我做了好久才结束第一遍。然后我做了400题,10份卷子,难度挺大,不是所有题目都会做,但是还是坚持做完了。并把不会的题目整理了起来。12月的时候,我把真题做了一遍,1月份的时候就把整理的题目做了一遍,懒得再做其他的,大概是很久没做套题,所以考试的时候很不习惯,总觉的自己算错了,所以考的很不顺手。最后,数学考了136。
英语: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我第二年很认真的选择自己的阅读理解参考书。先做了考试虫的阅读理解专项,大概用了2个月的时候,觉的很好,然后又买了新版的,买回来后发现题目都是一样的。甚至少了翻译部分,真伤心。然后做了张剑的《阅读理解(提高篇)》,每天都做,把常碰到的单词整理起来,多看看。每天做练习,每次错了的时候就问自己为什么会选错,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做完张剑的提高篇后,我觉得自己的阅读水平上了一个层次,渐渐熟悉出题者的意图还有设置错误答案的各种手法。在这个时间段,我在网上下了一份新东方的500句什么的PDF格式的文档,具体名字忘记了,主要是真题里面的好的句型以及对应的翻译,我每天抄5-10句,抄了近一个月,主要是用来熟悉很多忘记了的单词,顺便练练翻译。然后我网上下了一份新东方的作文预测,一共10篇,背了N遍,主要是背各种句型。冲刺的时候,我买了张锦芯的模拟考场,每天做一份卷子(作文除外),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和真题的难度相近,虽然没有做完,但是当我坐在考场做题的时候,觉得非常熟悉,做的很顺手。最后,英语考了86。
政治:我是10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先把去年的框架图翻了2遍,然后就做任汝芬的预测啊,最后10套题啊,时政是看的肖秀荣的那个小本子。冲刺的时候网上下的任的4套题,肖秀荣的预测题,还有20天20题,都是PDF格式的,懒得买,呵呵。考前晚上把20天20题又看了一遍。考试的时候觉得多选题,特别是现代史那部分不记得了,做的不好。最后考了67。
专业课:资料是淘宝上买的。8月份看的曹家和的开放经济,看完一遍完全不知所云,乱七八糟没有体系。然后看的黄亚均的微观,看完第一遍就直接做河海本科的近年来的期末考试题目。然后趁着热腾,把微观看了第二遍,边看书,边做配套的习题(网上下的PDF格式的文档)。等我打算看第二遍开放经济的时候,河海的参考书目出来了,变成了黄亚均的宏观。我重买了书之后开始第一遍,发现黄的书体系清晰,比曹的书好懂多了。看完第一遍后,就开始第二遍背诵。因为宏观很多都是理论学派之类的,要理解计算的部分并不多,所以主要是在背。计算题什么的都是网上搜来的题目,下了好多学校的题目,有同济的,河海的。立马就感觉同济的有深度,河海的比较简单。还做了河海的真题,网上买的资料里面有很多错误,一样的题目,前后的答案不一致,搞的我也很晕。反正就糊里糊涂去考试了。大概是专业课学校批的比较松,我觉得考的不怎么样,出来的分数还行,当然,和别人相比,真的只能用普通来形容。
另外,我不提倡没日没夜的做题看书,考研不是打的时间仗,应该要提高效率。无论第一年还是第二年,我都是7点半起床,8点开始看书或者做题,晚上也从不超过12点睡觉。没事多和其他考研的同学聊聊天,探讨下学习方法,互相打打气,都挺好。考试的时候要放轻松,心态最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复习经历,我觉得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个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所谓高分同学的复习方法。我提到的一些书,都是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补充完善,帮助师弟师妹们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