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2004年《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6-04-26 11:04 分类:历年真题

河海大学2004年《管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河海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 名词解释。 
1、 答: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详
解:1这个概念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07年又一摸一样的考了一次,还是放在名词解释里面,参见07年真题。2请大家注意课本P60的课后习题,可以发现,这个概念是课后习题明确要求必须理解的。3相关阅读材料请参见课本P54韦伯对资本主义企业的三个观点。) 
2、 答:所谓专制式人治管理,就是指企业中存在一个权利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为所
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意志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详解:1虽然这个题在以后的真题里没有直接出现,但它却是解答如何在中国企业中进行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如04年真题第四大题透视题。2这个概念出现在书中P13,可以通过透视0-4来加深理解。) 
3、 答:所谓文化激荡,是指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之
总称。(详解:1这个词汇在以后的真题里也没有出现,不过请不要忽视了这个词,何教授之所以考这个词,是因为《转型》这本书就是基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写的,文化激荡是《转型》的立足点,只有通过文化激荡,中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才能够融合,才能够进行协谐创新。2概念出现在课本P11,注意这个概念为全文的谋篇布局定下了基调——中西方管理的融合) 
4、 答:所谓管理转型,是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
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详解:1请注意,这个概念也是出在概论里,从历年真题来看,很多名词解释题就是来自概论,所以在复习概论这一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名词解释。2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也不必过多的强调了,因为《转型》的书名就包含了这个概念,并且在06年的真题里又考了一次,是重中之重的词汇。3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请参考课本P5,管理转型一定要联系社会转型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分不开的。) 
5、 答:所谓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详
解:1这道题在05年真题填空第一题中也有涉及,可以说是理解管理程序学派的基础。2在这个概念中,尤其要注意“高效率”这个词,这是管理程序学派所提倡要达到的目标,他们的五个职能,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的。3此题在课后习题P93有明确的要求,必须进行背诵和理解。) 
6、 答:所谓管理科学学派,是指主张努力将科学应用于管理之中的学派,在该学派中,数学和其他科学
工具被充分地用作帮助解决重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地分配、运用来实现既定的目标。(详解:1这个词虽然在课后习题里没有明确的要求,但请注意05年真题填空题第3题,也是考的管理科学学派。相对来说,这个学派的知识点很少考问答、分析等大题,所以考生要注意把握住学派的精髓——将数学方法等科学技术应用于管理之中。2这个概念请见课本P99,注意这个学派与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关系。) 
7、 答:所谓公司文化,它可被分为两个层面,在较深而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
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度较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在较浅而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详解:1在看到许多名企提出的带有口号性的公司文化后(如柯达公司:在化学影响和电子影像方面成为世界一流),我们要注意公司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 还包括了日常的公司处事风格,是严谨、是轻松、是激情抑或是沉稳,这些才是更容易被大家所感受到得。2这个概念08年又考了,可见何教授始终是钟情于考一些重点词汇啊,也不管以前考过没有。3另外,见课本P159,课后习题也对这个概念做了要求,在课外要试着找到一些企业的公司文化看看。这个概念相见课本P150。】 
8、 答: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能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能不断突破自己能力
的上限,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详解:1学习型组织在以后的真题中没有再考到了,但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概念,要理解这个词,首先要把握住这种组织的核心支撑点——创新。正因为要创新,就必须不断吸收最新的知识,于是学习型组织就是要营造一个能够让成员一起共同学习来完成企业目标的组织。2在课本P198也明确要求掌握这个词,所以啊,还是老调重弹,课后习题是出题源,要好好准备的。) 
9、 答:所谓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详解:1终于
考到古代管理思想了,还是秉承全书立足点,在讲到管理时首先要讲到社会文化,宗族就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这个概念有助于理解后面的中国古代“人治”管理思想,正是有了宗族关系这个桎梏,才使社会群体甘于服从明显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法”。这也是古代的“法”与现代的“法”的最大不同,古代的“法”是建立在宗族制度上的,现代的“法”却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民主立法。2也不想重复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了,请参见课本P209。) 
二、阅读与理解 
1、答:文例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先,提倡用道德来管理企业,将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管理之中去,形成追求德行的管理。 
次,道德能塑造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理念,而这是管理最深层次的追求。 
次,道德管理是在塑造人性,而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只有把握住员工的人性,才谈得上管理。 
例说明这个观点: 
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关于优秀职员的描述:忠于公司、忠于企业、忠于人格。这里的企业文化管理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管理,它强调员工的忠诚,将优秀员工的人格价值观定位于忠诚。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员工自觉塑造自己忠诚的道德准则,因为只有如此才是优秀员工,才有机会升迁。在“忠诚”的人性假设之下,公司管理就能放心把公司发展计划和员工分享,而不担心个别员工将自己的计划泄露给竞争对手。 
就是道德管理。 
2、答:在中国企业中要提倡德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先,形成道德的标准。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有怎样的道德规范,这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事,并将这种标准写入企业文化中,广泛传播,让员工了解优秀的职员应该是怎样的,公司提倡的是怎样的员工品德。 
次,领导要以身作则。领导不仅要管理日常事务,还应该是员工的道德学习榜样,让员工明白,只有忠于这种道德,才能不断得到公司信任和重用。假如领导自己不忠于这种道德,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谈道德管理只能是虚话。 
后,道德管理不是如出勤制度般的硬性管理,它是关于人性的深层次管理,只能通过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它最终会成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这才是管理是否具有延续性和是否成功的关键。 
注解:阅读理解题不必过多的扩展,首先要明确题意,到底说了什么,最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一一罗列出来,使何教授能明白你看懂了题。然后在阐述自己对文段的理解,这个理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总之,要依据题意,紧扣文章中心来举例说明。另外,注意这里的“道”和老子的“道”以及孔子的“德”都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是对天地自然万物规律的一个抽象概括,当时老子对自然万物、四时变化规律也说不清、道不明,于是他含糊地归之于“道”;孔子的“德”强调的是“仁”、“和”,反对争执,崇尚
服从,是为统治阶级设计的一种阶级统治工具。而当今提倡的“道德”,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意义,代表了一种社会所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用于企业管理中,则指企业所崇尚的行为准则。) 
三、综述题。 
1、答:“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工人和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以下四层含义: 
(1) 工人与雇主必须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 (2) 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 (3) 工人与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4)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 
该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之上的。即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人的理性是以最小投入去寻求最大产出。 
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知识。对转型时代的中国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沿海的制造业上,运用工时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标准程序,达到流水性生产。差别计件工资制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产量,清除消极怠工现象。任务管理制能明确分配任务,使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完成。以上这些科学管理制度对当今中国企业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注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启蒙,他第一个提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在他之前的管理都是靠经验的积累。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就是指的是泰罗制,这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所以在回答这题时,着重从六条泰罗制上来行文。) 
2、答:儒家治国模式的含义: 
治教化——发扬美好光明的德行,并用以教育感化人们,使之亦能去其旧染之污,以达至善至美。 
身治国——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性,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提倡的“以德而治”与古代“德治”的不同: 
先,内涵不同。当今的“以德而治”中的“德”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在新时代下摆脱了封建枷锁而提出的新的道德观;而古代“德治”提倡愚忠愚孝,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主要是在个人的修养。次,目的不同。当今的“以德而治”的目的是在提高人们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而古代“德治”是帮助封建君主统治帝国的工具,是束缚民众思想的一种手段。 
后,体系不同。当今的“以德而治”是“依法治国”的有效补充,是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指导之下的;古代的“德治”是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只强调礼法的约束,而没有法制的保障。 
注解:这题在前面的阅读理解中也做了相应的阐述,从《转型》这本书来看,何教授喜欢从社会文化这个基础来阐述管理理论,所以在做题时我们也最好遵循他的这个思路:首先要说说古代和现代的社会关系的变迁,封建社会的君主统治与现在社会的民主立法的差异,在社会文化基础上来阐述“德治”的不同,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透视。 
:同意。但文中对MBA去向的分析是现象层面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民企或国企相对外企的区别分析之上的。没有去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从国家宏观教育方面来讲,MBA是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的硕士教育历来是精英教育,更遑论说热门的MBA教育了。中国对MBA的需求达到了惊人的30万人,而我国本土每年才培养仅约2万人。需求和供给的严重不平衡,导致竞争力较差的国企和民企无法招聘到满意的MBA人才。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是要先满足基础教育,在前几年把义务教育的学费免除之后,全国各地的小学和初中生的教育费用开始由国家买单,于是,国家很难拿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研究生的精英教育中,于是,高昂的学费使许多优秀贫困生忘而却步。而从学校方面来说,国家的补贴跟不上,学校将要承担所有的教育费用,每年还要拿出高额奖学金和助学金,使学校无法将学费压低来吸引更多人才。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2)从民企国企的管理方面来讲,由于我国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步晚,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真正接触到管理学理论,在经历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管理的春天。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才刚起步,还处在少年时期,各种管理体制还不成熟,在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人治管理”思想的残余。管理体制的落后,是MBA们感到管理的艰难。在外企只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就行,而在国企或民企,MBA们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去寻找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是所有MBA们都有这种能力和魄力的。弄得不好反而把企业搞的乌烟瘴气,而面临被解雇的风险。于是,更多习惯学习和避免风险的MBA们选择在了外企。 
(3)从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方面来讲,我国的管理理论的建立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套管理思想能很有效的应用在西方企业,但在我国的企业却不一定适用,由于我国“人治管理”思想还很严重,任人唯亲的现象还很普遍,这样严重限制我国管理思想的创新。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学习国外的管理理论,使MBA们始终没有底气来完成中国管理理论的开拓。只有在实践之中探索,才能发展出适用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而现在学习的西方管理理论,使MBA们向往在外企做管理,在中国企业实践的有限,就更进一步束缚了中国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于是,更多的MBA流向管理学源头的国外企业。 
解决以上的问题,首先要提高研究生教育投入,吸引更多的优秀贫困生进高校从事中国管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其次在中国企业要反专制式人治管理残余,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做到靠业绩而不是靠血缘来获得提升,从而吸引有理想的MBA留在国企开创自己的事业;最后,是对中国管理学学者的要求,在吸收国外现在管理思想的同时,不能照搬不能守成,而要进行管理创新。 
透视或分析题是分数的大项,也是最能体现个人思想的题目,解题技巧其实很简单,就是“抓题”。何谓“抓题”,就是根据最后所提出的问题来组织语言,就像此题中根据问题分1、2、3点来阐述,然后具体的内容就完全是自己的发挥了,我也只能给出相对合理的答案,而并不是唯一的、绝对正确的答案。做这种题,要善于联想发挥,结合平时所看过的知识来回答。)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