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河海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共48分,6*8=48)
1、 所谓管理文化,就是一种带有管理哲学根基(如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等)和
具体结构的管理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管理转型管理创新时,还必须添加创新方法成分。管理文化的主旨可以表述为:第一,谈及管理文化,总是指嵌入某种社会文化的管理文化;第二,管理文化代表现实层面和哲学层面组成的知识体系;第三,当管理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时,同时应包含有能把各知识要素整合成一个体系所必须的结构,或者说已经给出如何将各组成知识的要素整合成知识体系的方法技术;第四,管理转型的核心是管理文化的根本变革,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管理文化的创建。
2、 科学管理的开发技术由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泰罗制”的各种制度所组成:1工时研究2差别计件工资
制3任务管理制4“职能工长”监督方式5例外原则6成本会计法。
3、 法约尔把社会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条件称为管理原则:1是一种尺度,具有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
使用;2把握尺度是一门艺术,也是管理人员主要才能之一;3管理原则因人而异。
4、 韦伯理性五要素包括:1分工,以固定方式将职责划分给官员。2组织的等级结构,将上下级以权威和
职责的方式联系起来的结构。3常规化趋向,运用规则体系是组织常规化运行。4官员的形式主义非人格化,排除个人感情,只依照职责办事。5作为组织目标的有效运行。“官僚制”的目标是使组织有效运行。
5、 列举五个生产与作业管理决策:1质量战略。2产品战略。3流程战略。4选址战略。5布局战略。 6、 所谓圣吉的五项修炼,是指以下五项修炼:
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三项修炼——建立共同的远景
四项修炼——团体学习
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7、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管理:管理就是由一个人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地生活,强
调平均与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与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定的目标。 8、 管理协谐十六字创新:
博采众说:以平等、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了解和研究古今中外一切管理知识。
把握多极:从所采众说中分析、剥离出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因素、基因,研究发掘各极可能依赖的文化根基。
允中谐协:公平地对待各极,在“三个是否有利于”根本判断标准基础上,沟通各极,统摄各极,相反相成、相对互补,以求谐协创新。
知权通变:在谐协创新的诸多管理知识中,审时度势,根据文化差异和实际情况,以求通变和付诸实用。
二、阅读理解
答:在当今中国企业中,上文叙述的现象较为普遍。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第一,“服从文化”是HW的企业文化之一。RZF的个人意志高于企业制度,可以说,RZF的话就是企业制度。第二,“骂文化”是与“服从文化”相呼应的HW另一个企业文化。上级与下级不是合作关系,而是完全意义上的统属关系,上级对下级常常趾高气扬地怒骂,而下级却只能忍气吞声、骂不还口。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 这种现象的传统根源是专制式人治管理。所谓专制式人治管理,就是指整个社会或该组织存在着一个权力高于一
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的意志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从文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RZF正是HW中权力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正是这个最高领导者的存在,使HW的发展始终贯穿着RZF的个人理想、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企业的前进方向。为了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员工的“服从”。
2、 专制式人治管理对当今中国企业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来说,由于专制式人治管理完全是依靠最高领
导者的个人能力,所以如果最高领导者个人能力强,且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及反思能力,那么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决策效率,从而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决策的执行上去。从反面来说,专制式人治管理因为是完全依靠个人决策,所以对最高领导者依赖性高,如果这个最高领导者在决策时失误,极有可能带给企业巨大的损失。并且由于上下级存在森严的等级观念,很可能造成管理层的官僚主义,导致企业的腐败。
3、 专制式人治管理必然出现思想的钳制,在迎来管理转型的中国,要想解放思想,就必须努力剪除专制式人治管理
残余的尾巴,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不是依靠人管人,而是通过制度管人,真正做到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迎来中国管理真正的春天。
三、案例分析。
答:知道这个故事,在那个时期,各个厂商因为物资紧缺,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愁卖不出去,所以都是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而海尔却独树一帜,在那个年代,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76台冰箱砸掉。正是因为这个前瞻之举,使海尔率先赢得了名声,在之后的改革开放中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可以说,张瑞敏是极其具有远见的。在那个物质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砸毁的虽然是76台次品,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况且还是一个当时效益不好的企业。张瑞敏为什么要背着如此大的压力做这种惊世之举呢?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张瑞敏的这个举动,使海尔第一次为世人所知,而海尔注重质量的形象却深刻的留在了消费者的脑海中。可以说,张瑞敏的这个惊世之举成就了海尔,也给当时中国企业第一次带来了质量管理的春风。
如果想做成功的企业,就不应该将次品处理给本厂员工。分两种情况来说明:
第一,如果张瑞敏不砸76台次品冰箱,而是将之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员工,那么就是默认了这76台产品的出厂。如果传出去,消费者知道这样的次品也能出厂,而且不能保证下次会不会就直接流入了市场,这对企业声誉是极大的打击,以后消费者都不会再买海尔的产品了。同时,由于存在质量问题,如果处理给员工,很可能对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了威胁,这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如果张瑞敏当众砸掉76台冰箱次品,并且由生产这些次品的一线工人来砸,这样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对外做了极好的宣传,消费者听说海尔宁愿砸掉次品也不让它们流入到市场,以后就愿意相信海尔的质量,相信流入的市场的肯定是合格品,这个广告价值就远远超过了76台次品冰箱的价格。其次,对内起到了警示作用,不砸不足以警示工人认真生产,狠抓质量。特别是由生产这些次品冰箱的工人来砸,就更是起到了警醒作用,如果下次再生产出次品,可能就不是只砸冰箱,很可能是砸饭碗了。
正是因为以上的区别,张瑞敏才考虑将76台次品冰箱当众砸掉。
四、综述题。
1、答:中石化济南炼油济南分公司(简称“济炼”)的责任文化体系于2005年4月18日正式实施。 责任文化的核心为:
企业使命――把握发展机遇,打造高效企业,提升员工价值,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愿景――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综合企业。
企业精神――责任炼油企业。
核心价值观――负责,高效,务实,进取 责任文化要求我们怎么做?
思想上――全员高度重视(重在落实,积累和创造;人人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行动上――全员积极参与(高层是口号,中层是关键,员工是主体)
机制上――制度,培训,奖惩要配套(制度要跟上,培训要到位,奖惩要保证)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开始注重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同时,结合我国儒家管理思想,提出了以上的责任文化体系。
首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所谓企业文化,它可被分为两个层面,在较深而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基本价值观念,它们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改革难度较大、代表企业最稳定的核心部分;在较浅而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改革起来虽很难,但与基本价值观念相比稍为容易些。正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层次的指导作用,而且一经建立就很难改变,所以济炼提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指导和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
其次,儒家治国模式的具体含义是:德治教化——发扬美好光明的德性,并用以教育感化人们,使之亦能去其旧染之污,以达至善至美;修身治国——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性,以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赵培录的工作动员讲话中渗透这教化的内容,痕迹很浓,“责任是企业对员工应尽的义务”、“责任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这些都响应了“德治教化”。在“济炼”的责任文化体系中,也能找到“修身”的内容,赵培录的讲话中有“责任就是每一名员工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强调企业员工要加强自身的使命感。
最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济炼提出的责任文化体系,正体现了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和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冲撞和融合。
2、答:
1社会转型即社会形态的转变,而管理转型,所谓管理转型,是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2中国社会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3社会转型引发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支撑社会转型。管理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同步是确保和加速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
4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平均每年GDP以8%左右发展。反观管理理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但无论是行政管理理论,抑或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政府或企业中的应用还不深入。这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本土文化水土不服有关系,同时,也与中国封建“人治”管理残余清除不彻底有关。
5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管理理论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发展赶不上经济基础的发展,就必然要产生社会问题。“毒奶粉”事件就是因为政府监管机制缺失,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这就是“毒奶粉”等事件的症结所在。
6要解决这些社会不和谐现象,就必须从症结下手,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改革开始。中国具有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在政府以及企业内部还留存着顽固的封建“人治”管理残余,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地强加于政府和企业管理之中。还必须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切除“人治”管理残余的尾巴。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管理理论有效地应用于中国本土政府机构和企业之中。通过这种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