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发布时间:2016-06-01 16:06 分类: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古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5题,每题1分)

1.“艺”的繁体字是    

2.《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_____

3.《水经注•巫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修辞格是              

4.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绝”的意思是

      

5. 《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中"者"的意思是__,

6.《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其中的前宾语是   

7.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陋”是哪一种词类活用现象        

8.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   

9.         是指在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10.《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脱文

2.平水韵

3.假借

4.破读

5.词类活用

 

三、问答题

1.《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12分)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语言学概论部分

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人类使用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7分)

2.元音的音质由哪些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举例说明。(8分)

3.什么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10分)

 

现代汉语部分

1.为什么汉语拼音不采用国际音标?(7分)

2.举例说明“对于”和“关于”的异同。(8分)

3.形声造字法为什么能成为占优势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有什么缺点?(10分)

 

论文写作(50分)

1.清人厉鹗《论词绝句》云:  

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潇潇。

分析这首诗,并谈谈你对其观点的看法(叙述中至少联系三首诗词)

 

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10题,每题1分)

1.“艺”的繁体字是  藝  

2.《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中“其”的意思是__大概______

3.《水经注•巫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修辞格是  并提               

4.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绝”的意思是

      穿过   

5. 《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中"者"的意思是_这个__,

6.《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其中的前宾语是 寡人  

7.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陋”是哪一种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意动用法         

8.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       

9.     衬字    是指在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10.《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作者是   张相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夺”。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2.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假借:是“六书”中的一种,其方法是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是一种用字方法,而不是造字方法。

4.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5.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

 

三、问答题

1.《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语言学概论部分

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人类使用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它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理论上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能把握这种交叉点,就不难了解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语言结构的视角。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简化语言系统。

因此,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2.元音的音质由哪些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共鸣腔里面最主要的是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决定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元音的音质就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舌位是指发音时舌头的隆起点的位置。舌头前部隆起,就是舌位前,舌头后部隆起,就是舌位后。舌位的高低是指舌头隆起点与上腭之间的距离而言的,口腔开口度越小,舌头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反之,口腔开口度越大,舌头的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嘴唇的圆展是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撮成圆形还是自然展开。

 

3.什么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因为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是不一样的,这其中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对社会的反应也最为灵敏。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随时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发展变化等。2)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现代汉语部分

1.为什么汉语拼音不采用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不同于汉语拼音,虽然二者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但作用并不一样。

汉语拼音根据汉语语音特点制定,最主要的是它不是音素化的符号,而是音位化的,比如普通话音节zhi、zi、bi、中的i,是发音特点不同的三个音素,但由于出现环境不同,不会造成发音上的混淆,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就用一个字母表示,音节tian、dai、pa、gang中的a,其实都是发音特点不同的四个音素,由于它们各有出现环境,而且混同也不区别意义,就是说把音节dai中的a发成音节gang中的a,除了听觉上有些别扭以外,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所以就用一个字母代表。汉语音节ao、iao中的o,实际音质接近u,但是由于字母o在汉语拼音方案使用较少,u使用较多,而且手写容易同n混淆,所以就采用了字形上容易区别的o。此外,汉语拼音还有很多变化的规则,如省略韵腹,如i、u转写为y、w等,这样的变化规则涉及到80多个音节。当然,汉语拼音的这些特点需要结合制定背景和制定的目的来认识,在没有很多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形体陌生的国际音标有可能难以推广,更何况上个世纪50年代还特别提出汉字要改革,要走世界拼音文字的共同道路,这样当然就不便采用国际音标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音标是纯粹的标准的记音符号,汉语拼音虽然也是记音符号,但还不是纯粹的,其间还有某种文字的痕迹,比如其变化规则,就不应该是作为记音符号所具有的特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有其先天不足的一面,应该适当调整。

 

2.举例说明“对于”和“关于”的异同。

1)都是介词

2)意义不同 对于:介绍出对待关系的对象

             关于:强调关涉的范围

    例:关于西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对于这个班的同学,我不太了解。

        关于:对象,范围共现

3)用法不同 

对于…       +主+动词

关于…

    主+ 对于…+动词        “我对于这个班的同学不太了解”

主+ 动词+关于… 的名词   “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书”

 

3.形声造字法为什么能成为占优势的一种造字方法?它有什么缺点?

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有了表音成分,同语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联系,比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字等有一定的优越性。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同一声旁,也可加上不同形旁,造出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字,方便了造字。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文字的演变,有的字的形旁已不好理解或不易辨认,表意功能受限制,同样声旁与整个字的读音有的已不一致或根本不同,不能准确标音。

 

论文写作(50分)

1.清人厉鹗《论词绝句》云:  

美人香草本《离骚》,俎豆青莲尚未遥。颇爱《花间》断肠句,夜船吹笛雨潇潇。

分析这首诗,并谈谈你对其观点的看法(叙述中至少联系三首诗词)

 

此诗首句点出中国诗学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其源头可以溯至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其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悯其志焉。”(《离骚经章句第一》)后人把屈原这种“引类譬喻”含有政治寄托的艺术象征,简称为“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并逐渐成为诗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由屈原《楚辞》开创的这种手法,对后代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云:“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宾,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七)屈原有《橘颂》,象征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志向,张诗既谓“感遇”,其政治寄托是一望可知的。由于受到李林甫的谗言排挤,张九龄被流放至楚地,诗人借用楚辞中的“香草”以明志,其运用的象征手法正是继承了屈骚的传统。柳宗元被再贬至柳州,悲凉的身世之感用“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来表达,“芙蓉”、“薜荔”均为《楚辞》中运用过的香草之名,借用在这里表现“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横受打击的悲凉与不平,也是再熨贴恰切不过的了。

厉鹗诗的第二句,意为今天向李白学习“香草美人”的传统,可谓为时不远。“俎”与“豆”,本义均为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这里引申为“尊奉”、“师法”之意。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屈原浪漫主义的传统,尽管李白诗歌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只要抓住他安社稷、济苍生,一生至死不懈的政治理想这一核心主题,其诗中的许多难解之处均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李白与谢朓的同题之作: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南齐)谢朓《玉阶怨》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玉阶怨》是专写“宫怨”的题目。谢朓是“永明体”的开创者,由于受声律的限制,诗篇逐渐趋向于小巧精致化,这便是他“永明体”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上联写“宫女”黄昏后的孤寂。看着流萤的萤光忽明忽灭,其百无聊赖之情已跃然可感。下联写长夜思君之苦。“缝罗衣”的细节,动中寓静,耐人寻味,但最后一句不免直露,使全诗本来应有的弦外之音,因一语道破而嘎然而止。结合作者的生平,也难以引发读者作更深一层的联想。李白之作则不然,上联已写足于庭外思君之久,下联写室内之情,一句“玲珑望秋月”,运用“秋月”的意象效果,将秋思之苦引向更加广阔无尽的空间,在一幅极富意境之美的画图中,让人从“宫女”之怨中,引类譬喻作出更为广泛的联想。在李白的笔下,借“美人”而言情志,往往是含有政治寄托的。再如其《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此诗的开头便是两个意象“燕草”与“秦桑”,分别暗扣乐府诗《燕歌行》和《陌上桑》,从而曲折表现了虽然离别仍旧忠贞之心。全诗还运用乐府民歌中常见的谐音双关之法,在诗开头两句之尾,即点明了“丝”(思)、“枝”(知)的主题。可以这样讲,在封建社会中,一个士人揣摩或借用女性的心态、身份来表现其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所思想寄托的。苏轼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作诗如此,那么读诗亦当如此。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