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汉语基础真题,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古代汉语70分
1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天干地支,反切,使动用法
2.
1)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2)说明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有哪些 (给了几个例子我不大记得)。
3)是有关解释“仗藜”的,给了一个初中语文课本的解释 ,判断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另给了一些参考资料。
4)“皇上欲用?(不记得某位人士:))先生,而上怕西太后,。。。。”高中语文课本解释为"上": 皇上。判断是否正确,并给出理由。
现代汉语60分
1名词解释
前、高、圆唇元音 , 矛盾关系的反义词, 状语, 情态补语
2
1)“曾经”和“已经”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2)“和”字在连接动词作谓语说有什么要求。
3)“他是打篮球的。”这句话有什么歧义,分析并说明。
4)
词或词组可否加上语调构成句子?
语言学概论20分
1名词解释
语言谱系,
层次分析法
2如何认识同义词的模糊性,举例说明。
古汉语
3)高二语文课本梁启超《谭嗣同》里,“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课本注释“上,皇上。”解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大意如此)
4)初中语文第二册,僧志南《绝句》“古木荫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杖藜,拄着拐杖。杖,拄着。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坚硬,可作拐杖,称藜杖。”(另给出几段诗中含杖藜的补充材料,其中有秦观的几句。)课文注释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5)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遇俱反)共為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于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欲廣文路
,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
,即須輕重有異。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該)顏(之推)多所決定。魏著作(彥淵)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余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脩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弟子,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剖析毫釐,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得縣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之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群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於時嵗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请写出本文出处,作者(注明朝代)。
解释词语:诣、薄宦、不遑、专辄
翻译划线部分(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之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