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5年传播学考研万字经历贴

发布时间:2016-06-02 16:06 分类:初试经验

前言
在3月24号4点左右,有朋友私信我南大小百合已经发布录取结果了,赶紧登录该网站,发现有自己的名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作为过来人,理解考研生们“求经验”若渴的心里,更何况南大新传去年又进行了改革,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既然考上了,就写篇经历贴(不敢称经验),权当回馈,也算是给自己长达一年的考研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考研前的准备
为啥考研?这是我来大学前就决定了的,很不服气这样的高考结果,我需要用考研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希望能够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学到更多的东西。大学期间,很惭愧,都没认真上过几节课,即使上课也大都是玩手机。然后在期末考前两三周,开始狂背(考研的时候就后悔了,发现过去死记硬背一点意义都没有)。不过,我也没有那么堕落,我加入大学生记者团,锻炼了下自己的文笔,然后会逼着自己看点课外书。在学英语方面花了些功夫,四六级成绩不错,还考了个BEC中级。
在大三上学期的寒假,开始确定学校和专业了。专业方面,我本科新闻,一方面觉得新闻理论和新闻史都没意思,另一方面,我对中国的新闻现实很不满,所以不打算学新闻了。而传播学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了,加上我对网络与新媒体这个研究方向挺感兴趣的,所以就决定报考传播学专业。下面就是择校问题了,我的择校标准就是南方沿海综合实力排名前10的名校:复旦、上交、浙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是我最想去的,但是除去推免也就招收三四个,上交貌似也差不多吧,浙大除去推免生基本不招人,觉得风险太大有点不敢报。最后在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徘徊,南京大学综合实力尤其是文科实力比中大强,但是广州区位和环境对我来说都比南京好,不过当我了解到中山大学2012年才开始招收研究生时(现在中山大学新传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果断选择南大了。
在2014年的录取结果还没出来之前选择南大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2014年的招生简章显示拟招生20个,可是那年光推免生就占了16个,剩下四个名额还包括一个少数民族特招。我当时还是挺紧张的,不过我告诉我自己,凭啥我就不是那4个人之一呢?后来,南大2014年统考除去一个骨干最终录取了8个,我们今年录取了10个。
寒假期间,发现网上买的资料又贵又不靠谱,我就没有购买靠自己了。我完全靠自己把南大所有的真题都收集到了,还包括中传人大复旦北大清华等校得真题。然后就是参考了南大2014年的招生简章,确定了要看的书(好像是八本吧)。考研期间,我公共课也没报任何班,因为我比较喜欢自学,另外我公共课基础还不错。
(二)、考研的一点心得、经验
有不少学弟学妹向我请教经验,大家一定要记住,别人的经验仅供借鉴,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学习方法,这也是我再三强调的。
下面就说说我的一点个人学习经验吧。
我认为考研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用心,用功不是最重要的,用心才是。只要用心了,我相信你肯定会用工而且效率也不会低,你也会靠自己去收集一些重要的信息。表面用工而没用心的人,结果往往是用功得把自己感动了,其实没啥效果,做了很多无用功。
用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完全靠自己就把南大所有的真题都收集到了,还包括中川人大复旦北大清华等校得真题,光这一点我认为我就可以比下去很多人了。在七月份南大新传突然大改,不再设置参考书,而且把两个专业科目也进行了改动,科目一由原来的新闻传播史论改成了传播史论,科目二由原来的传播学业务改成了研究方法与传播学业务基础。突然的变化让我很焦急,但是我又立马把南大我能够加到的老师的微博私信了个遍,问他们是否还考新闻史,结果有有一个老师回复我不考(别小看这个信息,貌似不少人都复习和辛苦背诵了新闻史了,到了考场才发现不考新闻史,所以我强调用心比用工重要),而且我还把南大胡翼请老师回复别人的评论都翻了个遍,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我记得当时有人问他传播史考啥时,他举例回复说例如考芝加哥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啥的,所以我知道这两个学派也是重点)。最后我就结合北大、清华和中传的推荐参考书,重新确定了书单。
在用心的前提下,其次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心态了,我认为心态比用工更重要。高中时期,虽然用功,但是心态非常差,经常因为学习而焦虑、挣扎,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考研期间吸取了高中的教训,努力保持好心态。考研非常考验人的意志,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一定要淡定,把心态放好。我因为家里发生的一些变故,其实比别人承受的压力要多得多,甚至可以说在十月份前,我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家里而不是学习。但是,无论如何,我都看得越来越开,坚持到了最后。十一月份左右,是考研人最痛苦的,疲惫、焦虑都会蜂拥而来,这个时候会有很多人放弃,大家一定要坚持住。紧张焦虑实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就没必要逼自己学,可以去操场散步、跑步放松自己,我考研期间11月份前,基本上每天晚自习后都坚持跑步,学不进去时也会出去散心或者跑步啥的,这样效果很好,身体比较差的我都没怎么生病。
由于很多人都担心自己出身和学校公不公平的问题,所以在此我就谈谈这个话题吧。南大在诸多名校中,名声还是非常好的,以公平著称,也不太歧视人的出身,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报考南大的原因之一吧。复试的时候,才发现今年传播学进入复试的10个人中非211、985的学生更多,这让我很吃惊,往年的话,一般是211、985的学生会多点。原本以为,南大今年第一次大改,不设置参考书,改革考试内容,可能会对非211、985的学生影响更大,但结果是,在报考人数同样都达到300多的情况下,反而看似弱势的群体今年其实考得更好,例如非211、985的更多,第一名、第三名、我等人(不过我们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挺学霸的)。而且,今年男生破天荒的占了三个,而去年进复试的11个人中,就只有一个男的。所以,只要你有实力,南大绝对不会歧视你出身。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出身不好,而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比211的学生差。去年一个考上南大传播的学姐跟我说她是学渣,我当时很惊讶的回答:“你本科山大,又考上了南大传播学研究生,如果你都是学渣,让我们情何以堪。”学姐回答:“对啊,我就是学渣,只有学渣才会考研,学霸都保研了,不过我是学渣中的第一名。”我当时就(ˇˍˇ) 想:再怎么说我都是一个小学霸,我没必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就比不上名校的学生。

(三)、考研书籍、资料推荐
1、专业课。
传播史论方面:
《传播学教程》,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打基础和入门,所以一定要好好看,我考研期间总共看了8遍。而且今年,名词解释“卡尔霍夫兰”、史论简答题“议程设置的作用机制”和业务简答题“经验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原则”、论述题“论述第三人效果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都可以从这本书直接找到答案。
《传播学基础》和《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传播学引论》,这三本书和《传播学教程》都侧重经验学派,可以建立起关于经验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既然南大侧重考察媒介史,要重视《传播学基础》中媒介那个章节,关于各种媒介的传播特征以及相关的媒介理论都要理解记忆,还要加个媒介的社会影响、发展历史(百度文库有个胡翼青老师关于媒介发展的课件,可以下下来看看,我有空就上传吧),史论的名词解释“偏向时间的媒介”就可以在这个章节中找到答案。《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也是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史论考的名词解释“社会顺从理论”就是这本书里的,我当时看其他书都没有这个理论,就把它补充进已有的知识框架里去了。
《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当时胡翼青老师在微博里告诉大家传播史论会考媒介史,我当时在评论里就让老师推荐关于媒介史的书,然后就推荐了这本还有那本厚砖头《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之后很多考南大的也买了这两本书。这本书将媒介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考察媒介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我认为理解就是了,我就是看了两遍划了划线,没做啥笔记。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南大的确考查了不少以广播为代表的媒介史,例如名词解释KDKA、时间偏向的媒介,简答题“书面文化的社会影响”,论述题“为啥说是广播开启大众传播时代和大众传播研究”“全球化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媒介在其其中所起的作用”。
    刘海龙的《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这本书是比前面几本书要深入和难理解些,但是非常值得一看,我认为还是以理解为主吧,也要补充完善一下前面几本书没有提到的知识、理论,要重视这本书中关于媒介的章节,史论的名词解释“偏向时间的媒介”,也可以在那个章节中找到答案。
胡翼青的《传播学科的奠定》,这本书我大概是11月份看的,那时时间很急了,我看得很粗糙用两个多小时快速地扫了一遍,到了十二月份,就更快的扫了第二遍。读这本书,你可以深入了解下胡老师及其关注的重点,今年史论的题目估计就是他一个人出的,所以看这本书还是挺管用的。胡老师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采用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的观点,对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美国传播学科形成背后的诸多意识形态背景,你会发现胡老师是一位很有批判精神的老师。通过这本书,不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直接找到考题答案,而是你可以了解到胡老师重点关注的有哪些。在这本书的某一节讲的就是芝加哥学派于1935年轰然倒塌,胡分析了背后的意识形态原因,今年的一道史论简答题是“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传播观的异同”。还有一节讲的是法兰克福学派迁往美国后的水土不服,史论的有道简答题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观点”。这本书还随手提到了拉杂斯菲尔德的社会顺从理论(虽然没有介绍只是随手提到了,作为看书的你就该了解了解这个理论,当然我之前就从沃纳赛福林的那本书了解了这个理论),今年也考了这道名词解释。这本书也多次随手提到了广播,后来考试才发现考了那么多与广播有关的知识。
石义彬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这本书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但由于最后没有时间了我就没有看了,考后才发现南大现在比较注重考察批判学派。有道论述题考查的是“文化研究学派在霍尔的发展下发生了转向,如何看待转向及其理论来源”,这道题是可以在《单向度》这本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的。所以挺后悔没有看的,但还好我知道文化研究是重点,也有意识的准备了,所以答得也不错。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也有必要看看,这两本是因为考北大清华的不少人都是极力推荐的,但是我最后没时间了就压根没看了,只看了在网上下载的笔记。
史蒂文森的《认识媒介与文化》,在前几年里都是南大的复试参考书,应该也挺有参考价值就是挺晦涩的,最好放在后面看吧。今年的史论考了136的大牛就推荐这本书,他说对他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导师的论文,这也是有必要看的,不仅有利于扩展视野、了解导师所关注的领域,而且也可以学学答题模式,毕竟论述题就相当于是一篇小论文。今年关于“广播为啥开启大众传播时代以及大众传播研究”的一道20分论述题,就是胡翼青的一篇论文。我也看了不少导师的论文,偏偏没看到那篇,不过我就把我对广播的相关知识都答上去了,例如广播的传播特征和社会影响,它的发展史,以及《火星人入侵》研究。
考研前期,我还看了麦库姆斯的《议程设置》(我当时连基础都没打好在传播学教程都没看懂的情况下看的,所以看得很慢而且很多疑问,最后遵循老师的意见,先把基础打好再去看课外书,否则很吃亏),《大数据时代》(一方面是因为大数据太热了,也是因为写学年论文的需要,今年业务考了大数据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挑战),段京肃的《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任何社会的关系》(这本书虽然缺乏体系,但是很通俗有利于启发人的思考,理解为主),胡翼青针对媒介史推荐的的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胡翼青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厚得像砖头,而且国外人写的书让人抓不住重点,我当时就快速过了两遍没做啥笔记)。考研初期,由于学年论文的需要,我也看了不少关于数据新闻的的论文。我所说的这几本书,从功利与考试的角度看,可能就是性价比偏低的,但是考试也不能太功利了,再说看的课外书在考试尤其是复试的时候还是有用的。
研究方法与传播学业务:
1、研究方法的书,国内比较权威的是风笑天写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或者袁方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而我看的是陈阳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当时是因为它看起来比较薄而且是专门针对传播学的,所以就看这本了,大家自己权衡权衡吧。研究方法除了要弄懂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名词解释外,还有学会研究设计,今年最后一道大题就考了研究设计。
2、传播学业务我看的主要还是往年的参考书:
A蒋旭峰的《广告策划与创意》,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是学会广告策划的格式吧,14、15年都考了策划题,现在不太可能考察里面具体的知识点了。
B杜俊飞的《网络传播学概论》,以理解为主吧,为自己在网络传播方面知识打好理论基础,15年没有直接考察里面的具体知识。
C陆晔的《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看看理解为主,15年考了不少广电的知识,但都是涉及时事热点,没有直接考察书上的具体知识。

D曹林的《时评十讲》,这本书很有名,为了练评论,我也就快速过了一遍,做了一页要点笔记。我考研期间在评论上花了不少功夫,结果今年考了研究设计没考评论,不过不知道以后还考不考。
E郑丽勇的《媒介管理学》,这本书也是往年南大的参考书之一,最后时间不够就索性没看了,15年也没考啥关于媒介管理方面的知识。没看过,所以我没法评价。
3、其他资料:传播小王子的《新闻传播热点80讲》,可以对全年的热点有个基本的了解。拖鞋哥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与真相》听别人说也不错,我后面由于时间不够没买了,只是下了免费共享部分版看看。
4、微博:我关注了学界、业界100多位比较有影响的微博,可以了解热点以及专家的观点,我自己也把一些重要的热点整理成了WORD文档。但是不要过于追求热点,理论基础是最重要的。此外,一些做考研服务的账号也可以关注,例如@传播小王子@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新闻传播学研 @考新闻 @传媒人网 @传播学考研就找瓦洛佳 @夏日之阳传播广告MJC
    总的来说,南大的业务题越来越活,与时事热点联系紧密,对人的视野要求越来越高。不过提醒大家,虽然现在直接考察课本里的内容已经不太可能,但我认为还是要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活学活用。记得当时业务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都傻眼了,那些题我在复习的书上基本没见过,六道名词解释,就只见过一道。但是千万不要空着不做,文科的题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然后结合题目适当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加上老师对于名词解释改分还是比较松的,所以即使没见过还是可以得些分的。我就很白痴,有三道名词解释直接空着没做,今年业务最高分是123,我以为这位大神六道名词解释肯定都会,结果她告诉我她完全清楚的也就一道,当时听到这句话真是泪奔,如果把这三道名词解释都写了的话,我业务也不会和别人差距拉得那么大。
     2、公共课
英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真题一定要做与理解透。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新东方绿皮单词书,何凯文的《考研英语长难句解密》、丁晓钟的《英美外刊精读》,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宝书以及学姐用过的《考研真相》,还买了本作文书以及针对新题型的训练题
A单词,我用的是新东方绿皮单词书,单词没必要死记,但是要对它有印象,大概知道它是啥意思,那本绿皮书我大概翻了五六遍。然后我还会准备个生词本,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到本子上,有空就翻翻,翻阅的次数更多吧。
B阅读,我刚开始是将1997年至2012年英语真题的阅读都整理成一份文件打印了出来,然后单独拿出来做。我阅读按规定时间完成,然后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弄懂每段、每句、每个词,并用彩色笔标记上不认识的单词。我阅读总共做了四遍(第一遍是单独做,后面三遍是和其他真题一起只能套整套的做),每做完一遍,就会朗读一两遍,虽然没有背诵,到最后可以熟练到像说中文一样快速读完。看很多经验贴,都建议对阅读进行翻译以及背诵,我嫌用笔翻译麻烦,就自己坐在教室把所有阅读默译了一遍,本来打算背诵阅读的,但发现自己对于背诵实在没耐心就放弃了。
   当然,我阅读基础本来就不错,满分249分的六级阅读也得了236分,我做第一遍考研英语阅读真题时平均错四个,到最后做13和14以及最后考研还是错了三个,所以进步不大,只是说让自己的水平更加稳定了,不得不吐槽最后的作文得分以及考研英语成绩实在让我寒心。
C真题的其他题目也做了三遍。新题型我认为技巧性很强,多做然后总结规律。刚开始我新题型很不稳定,把真题的新题型反复做了几遍,效果仍然不佳。所以就买了个训练册,把一些题反复做了几遍,最后就慢慢越来越好了,我考研新题型得了满分。翻译的话,我就是把阅读默译了下,然后把翻译题做了几遍,最后考研估计得了差不多5分吧。
D作文不能轻视啊,我作文一直都很差,在作文上花了不少功夫,考英语时看到大作文刚好是我考前写的,而且我还对照范文修改了,当时真的是好兴奋,不过小作文写得挺烂的。原以为总分30分的作文,自己起码可以得20分。后来英语成绩出来雷了我一跳,估计作文也就得了十五六分(好心疼)。
    政治:我九月份开始复习的,红宝书买了全是字看不下去,用的是肖秀荣的《知识精讲与精炼》,有些人认为政治是要死背的,我倒不认为,政治得选择题得天下,对于选择题要考的知识点理解以及有印象就行了,又不是考填空题。我把《知识精讲与精炼》看了三遍,第三遍就可以像看小说一样一天翻完。我每看完《知识精讲与精炼》的一部分,就做配套的《1000题》,其中错题是要多做几遍的,所以建议大家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把错题标上记号。我后来又把《风中劲草》翻了两遍,后面三个星期就要开始针对热点挑重点背了,尤其是肖秀荣的《最后押题四套卷》。最后就是建议大家,政治得选择题者的天下,做选择题可以多花些时间一定要细心,我选择题有两个多选就是粗心做错了。

一、三月至七月的复习生活
(一)专业课
回到学校后,三月初就开始复习了,当时还给自己列了个规划,专业课大概就是每天学习5个小时左右,一个月看两本书吧,当时计划在7月份前把所有书看完。现在想想自己真是个白痴,那些书那么简单(相对于传播理论尤其是批判学派,是很简单啦),竟然看得这么慢而且效果不佳,所以感谢考研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老师原本建议我把《传播学教程》全书背诵,说有个学姐就是这么考上人大的,我自己讨厌背东西觉得肯定背不下去,所以就没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只是把那本书看了一遍。后来,感觉自己虽然复习了几个月,专业课还是没啥收获。可以不怕丢脸的告诉大家,我虽然学新闻的,考传播其实跟跨考没啥区别,在大学课堂真心没有学到啥,那本最基础的《传播学教程》,我看第一遍花了两个星期,看得很吃力,收获很少。
因为总是疑问很多,老师之后建议我不要贪多,一定要打好基础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后,再去看其他书,“你既然背不下去,那就把那本书看五遍吧,书会越看越快,看第五遍就只用半天了。”当时六月份因为临近期末,事情比较多,我整个月的课余时间就是把那本书又看了四遍。收获非常大,加深了我对理论的认知,总算是入了点门,在此真的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这本书看了五遍后,我之后再去看段鹏的《传播学基础》、沃纳·赛佛林的《传播学起源、方法与应用》,就非常快了。
这段时间,除了那本厚得像砖头的《美国新闻事业史》没看,我就基本把另外七本书看了一遍,传教看了5遍。我之前之所以没看《美国新闻事业史》,是因为这本书又厚又贵,而我大概在四月份的时候,在微博评论里问过南大的老师关于为啥2014的推免如此多,老师回复评论告诉我2015年肯定不会推免这么多,然后说今年南大可能还会改革,而那本书就是2014年才新增的参考书,我想搞不好可能又会换,所以就没看了。
总的来说,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比较差,这四个月其实是一直在摸索,复习效果是很差的,只能说是勉强入了门。从现在来看,其实准备考研,弄懂那些理论,6个月足矣。只是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临时变故等诸多原因,你会需要摸索一段时间走不少弯路,所以会花更长的时间。
(二)英语:每天晨读一小时、下午复习2个半小时左右
    3至5月,把绿皮书单词翻了三四遍。精读外刊文章12篇。把何凯文的《考研英语长难句解密》中的长难句精读了一遍,以后应付长难句就比较轻松了。
    5至7月,我将1997年至2012年英语真题的阅读做了一遍,然后进行了细致分析、默译、以及朗读。 
    
二、七月至九月的复习生活
    大概是七月初,胡老师发布消息说南大大改了,当时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真是犹如晴天霹雳。但是恢复淡定后,我就立马把南大我能够加到的老师的微博私信了个遍,问他们是否还考新闻史,结果有一个老师回复我不考。而且我还把南大胡翼青老师回复别人的评论都翻了个遍,也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我记得当时有人问他传播史考啥时,他举例回复说例如考芝加哥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啥的,所以我知道这两个学派也是重点。最后我就结合北大、清华和中传的推荐参考书,重新确定了书单,发现自己专业课复习任务和压力至少增加了一倍。
专业课:
这段时间,我看完了《传播学基础》《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引论》《传播的历史》,然后把相关知识补充进了我弄到的一份关于传播史论的资料。传播学业务的那几本书《广告策划与创意》《广播电视概论》《网络传播概论》我看了第二遍,列了个知识框架,在网上下了些笔记,然后稍微修改补充了下。我也把圣才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和真题详解》看了下,了解下其他学校的出题以及答案,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一般吧。
我从八月份就开始背那份关于传播史论的资料了,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很粗糙地背了一遍。因为我背诵非常没有耐心,连续背两个小时是我的极限,所以我不能在最后几个月进行狂背。而且更奇葩的是,我由于在外面站着背感觉又累又麻烦(这是没有做笔记的坏处之一),背书就更没耐心,所以我就索性坐在教室里默背了,默背的好处是舒服,而且背诵的时候可以随手翻看书本,坏处是容易开小差。现在想想,很多知识没必要死背,理解记忆就行了,不过由于我基础比较差,就只能先死背了,多背几遍后也就慢慢理解了。所以我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要照搬他人经验。
公共课英语:
   7至9月,大概就是将04年至12年英语真题除开作文,其他部分都做了一遍,然后就是认真分析并且朗读。好像也训练了下新题型,然后还将那本绿皮书单词又翻了一遍。
三、9月至11月
    九月份以后,复习任务加重,压力增大,才是考研人真正的考验期。我九月份之后,就没列啥计划了,但是坐在教室里后要做啥还是心里有数的。由于没列计划,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记得不是很清楚。
专业课:
    大概就是看了刘海龙的《大众传播:范式与流派》、陈阳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厚砖头《大众传播概论》、曹林的《时评十讲》,看了看自己收集到的北大清华中传武大等名校的真题,把前面看过的比较重要的书又翻了一遍,把史论又默背了两遍。《传播学研究方法》没做笔记,就是在笔记本上列了个框架,分析了下北大、中传等名校关于研究方法的真题,了解并标记了下重点知识,然后就是对着课本默背那些重要的概念了。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最痛苦的貌似就是做真题还有写评论,刚开始发现那些真题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动手。不过,南大大改后,往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