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算机专业基地

发布时间:2016-04-28 10:04 分类:历年真题

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算机专业基地,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理工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选择(每个空格1.5分,共15分)

2.二叉树中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StatusInorder(BiTreeT){InitStack(s);push(s,T);While((2)){
While(gettop(s,p)&&p)push(s,(3));pop(s,p);
if(!stackempty(s)){pop(s,p);printf((4));push(s,(5));}//if
}//whilereturnok;
}//Inorder说明:InitStack(s):初始一个化栈sPush(s,p):将所指向的结点进s栈Pop(s,p):s栈顶元素出栈Gettop(s,p):取s栈顶元素Stackempty(s):判栈s是否为空
4.画出三个结点的所有二叉树(7)。
5.输入序列为{20,15,18,……},构造平衡二叉树,当在树中插入值25时发生不平衡,则应进行的平衡旋转是(8)。6.折半查找的条件(9)。
7.在一棵7阶B树中,一个结点中最少有(10)棵子树。(二)简答(20分,每小题5分)1.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2.广度优先算法;
3.二叉排序树;4.堆。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共50分)(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12分)
1.现代计算机结构为什么要以存储器为中心?
2.在“右移-加减”迭代的原码两位乘法运算过程中,为什么至少要安排三位符号位?
3.变址寻址方式和基址寻址方式的作用是什么?4.DMA方式传送数据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第(三)题图该微程序流程的两个分支分别是:指令的OP最低两位(IR1IR0)控制4路转移;状态标志CZ的值决定后继微地址的形成:CZ=0后继微指令为I9;CZ=1后继微指令为I5。
1.请简述毫微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3分)
2.请设计该微程序的微指令的顺序控制字段,并为每条微指令分配微地址。(4分)
(五)某硬磁盘组有16个数据记录面,每面有256个磁道,每个磁道分为16
个扇区,每个扇区记录512字节的信息,已知磁盘内磁道直径为10英寸,外磁道直径为14英寸,转速为3600转/分,磁头平均定位时间为15ms,求:(本题8分)。
1.该磁盘组最大存储容量是多少字节?(2分)2.该磁盘最大位密度是多少?(2分)3.磁道密度是多少?(2分)
4.该磁盘的平均存取时间是多少?(2分)
(六)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电子数字计算机技术在近60年的发展中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然遵循着提出的基本原理。①牛顿②爱迪生③冯·诺依曼④爱因斯坦
2.在某8位定点机中,寄存器内容为10000000B,且最高一位为符号位。若它的数值等于-128,则它采用的数据表示为。①原码②补码③反码④移码
3.在单级中断系统中,CPU一旦响应中断,为了防止本次中断服务结束前同级的其他中断源产生另一次中断进行干扰,需要立即执行。①中断保护②中断请求③开中断④关中断
4.IEEE754标准规定的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尾数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正数为。
①+(2-2-23)×2+127
②+(2-2-23)×2+255③+(1-2-23)×2+127④+2+127-2-23
5.在总线中,地址总线的作用是。①用于选择指定的存储器单元
②用于控制部件之间数据传送的时间
③用于指定存储器单元和I/O设备接口寄存器的地址④决定数据总线上数据的传输方向
6.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所有时间称为。①时钟频率②总线周期③工作节后④指令周期7.为了确定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而采用的断定方式的基本思想是

①用程序计数器PC来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②用微程序计数器μPC来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
③通过微指令中由设计者指定的判别字段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④通过指令中指定的字段来控制产生后继微指令地址8.一般浮点数的阶码用移码表示,移码的特点是。①便于阶码直观地比较大小,且有干净的机器零②便于尾数的运算和规格化处理
③便于浮点运算器的设计,且部件少④所表示的浮点数的数据范围大
9.一般而言,CPU响应DMA请求的条件是。①当前指令周期结束②当前机器周期结束③相关外设处于空闲④累加器的内容为零
三、操作系统部分(共50分。若选择此部分,请在答题纸上注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虚存系统有3页初始为空的页框,若采用先进先出的页面淘汰算法,则在下列的页面需求提出时,会产生次缺页中断?页面需求是:1,2,3,4,1,2,5,1,2,3,4,5A)6B)7C)8D)9
2、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移臂调度的是。A)时间片轮转法B)优先级高者优先算法C)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D)LRU算法3、位示图方法可用于。A)盘空间的管理B)盘的驱动调度C)文件目录的查找D)页式虚拟存贮管理中的页面调度4、如果进程信号量S执行V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将。A)加1B)减1C)等于0D)大于05、下面说法错误的有。(1)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越小越好。
(2)银行家算法是防止死锁发生的方法之一。
(3)若无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则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均为空。A)(1)(2)B)(2)(3)C)(1)(3)D)(1)(2)(3)6、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A)减少存储器碎片B)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C)有利于代码共享D)充分利用外围设备7、当出现情况时,系统可能产生死锁。A)进程释放资源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8、现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都有效地解决了重名(即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问题。系统是通过来实现这一功能的。A)重名翻译机构B)建立索引表C)树型目录结构D)建立指针
9、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具有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的是。A)短作业优先法B)先来先服务法C)优先数法D)时间片轮转法
10、为两个相互独立源程序进行编译的两个进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可以并发执行,两者逻辑上有依赖关系B)可以并发执行,两者逻辑上无依赖关系C)不可以并发执行,但两者逻辑上有依赖关系
D)不可以并发执行,因为两个进程运行的是同一个编译程序
11、有若干并发进程均将一个共享变量count中的值减1一次,那么有关count中的值说法正确的是。(1)肯定有不正确的结果(2)肯定有正确的结果
(3)若控制这些并发进程互斥执行count加1操作,count中的值正确A)(1)(3)B)(2)(3)C)(3)D)(1)(2)(3)的说法均不正确12、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磁盘上读入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写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13、进程状态从就绪态到运行态的转化工作是由完成的。A)作业调度B)中级调度C)进程调度D)设备调度14、银行家算法可以实现死锁的。A)预防B)避免C)检测D)恢复
15、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D)对换技术16、计算机系统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是。A)资源有限B)进程推进顺序不当C)系统中进程太多D)A和B17、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A)若干个事件在不同时刻发生B)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C)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D)若干个事件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发生
18、关于请求分页存储管理说法不正确的是。A)程序空间页的大小与计算机物理块的大小总是一致的B)页地址变换机构必须由相应的硬件支持
C)将用户地址空间分为页号和页内偏移对用户是感觉不到的D)在请求调页的系统中,用户程序必须全部装入主存19-20、现代操作系统中一般已有线程管理,此时,申请资源的基本单位是(19),CPU得到执行的基本单位是(20)。
A)模块B)作业
C)线程D)管程E)进程F)类程E)例程(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程序运行时,在一段时间内常常是集中地访问内在某一部分地址空间,这种行为称之为程序的(1)。
2、如果淘汰算法不合理,那么有可能刚被调出的一页马上又要求调入。内存和外存这种频繁地来回调入调出页面的现象称为(2)。
3、在多进程的系统中,为了保证临界资源的完整性,各进程应互斥的使用它,在操作系统中,这段程序(代码)称为(3)。
4、特权指令只能在(4)态下执行,若在(5)态下执行则被认为是非法指令。
2、(5分)假定一磁盘200个磁道,编号是0至199,在完成了磁道143(之前访问的是磁道100)处的请求后,请求的队列先后次序为:86,147,91,177,94,150,102,175,130。当用FCFS(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和扫描(SCAN,也称为电梯调度)来安排磁头移动时,其移动的总量分别是,,。用SCAN时,130道前访问的是道,SSTF时91道前访问的是_____道
(四)叙述题(共9分)1、(4分)在采用等长时间片轮转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分时操作系统中,各终端用户所占有的时间片必定是相同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5分)请叙述虚拟存储管理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页表的内容、缺页中断处理及可能遇到的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法。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