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一战江大+二战南农食品——考研就那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6-05-05 14:05 分类:初试经验

我是第一年报考的江南大学,本来带着很多憧憬的,最后成了炮灰,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2月20号分数出来到6月25号毕业离校这段时间完全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浑浑噩噩的过去了,当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不断说服自己一定要二战。真正开始考虑二战的事是在7月5号以后,当时想了很多才决定下来考南农:
  1.确定食品专业各个方向比较强的所有学校,主要是查各种排名,学校主页,道听途说的一些消息、论坛等等。
  2.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一所与自己相称的学校,有三种心态:冲名校、实力相当、只为那个证。
  3.查学校的各种信息,比如以往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招生人数、招录比等等,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
  4.专业课是否学过、难易程度、资料是否容易搞到等等。
  ……
  
  真正开始复习是在7月15号左右,下面就讲讲我各个科目的复习方法吧!

  一、英语
  英语75分,这个科目我最想说的是“坚持”俩字。
  暑假做了3件事:单词+写作+阅读。
  单词一定要重视,虽然考过一次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新东方的红皮单词估计是2~3天/Unit,上面的单词分3类花不同的精力:有印象的读几遍划一划就过;生词先分析拼写和音标(便于记忆)后再记,连同各种形近、意近一举拿下;最后不要放过例句中的一些词,见过的巩固,没见的要有印象,“复现率”的概念懂吗?同时要将生词标记出来,便于后期第二遍、第三遍……
  写作先熟悉考研作文的方方面面,再就是看范文,标出好的词、句、素材。这时需要做适当的笔记,没必要全文背诵,就那么多出彩的背下来就OK了,其余的谁都会写,也没必要这么早开始整理模板背模版,这是后期的任务。
  阅读每天坚持2篇吧,不在量多,前期做的时候慢慢适应,后期就要按考场上的劲头来做了,计时,统分,思考,读懂全文,再思考。同时将自己觉得重要的生词整理成笔记用于记忆。

  (一)9月—11月
  单词依旧,我是一直坚持记到快10月底吧!当时周围的都开始各种复习了,或者专项,或者真题,特别报文都的,资料都满天飞,这时就考验一个人的心态了。单词第一遍记下了个70%左右,第二遍就抓重点记号了,基本忽略小字部分的,同时平时的阅读、写作等复习中常翻词汇书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写作还是看范文,同时每天早上开始背笔记本上的词(包括阅读整理的)、句,9月中旬左右看完了大作文部分45篇,好像国庆前结束了笔记的背诵。10月份就开始看真题范文了,这个没说的必须背诵下来,这时候也开始接触小作文了。中间有去听过恩波的一个作文专项(我是没报恩波英语的),认真听下来还是不错的,期间断断续续花了个把星期把笔记整理了出来,这就在真题范文看完接着了,这份笔记一直记到了11月底好像,觉得很是不错。最后一个月,忙着政治、专业课和数学,作文碰的就很少了。
  阅读又做了个把月吧,估计有60篇左右,因为每篇思考、查词、笔记还是很花时间的,所以量不太多,也是断断续续,但是我感觉我的阅读考的应该很好,因为当时做下来花了60分钟不到,感觉还很好。10月忙于专业课和数学,阅读停了。
  11月开始真题,除了作文其余都是阅读。我用的张剑的黄皮(2012年的),单词和长难句放在一本,我还另买了套试卷版的(2013版),主要是看中了它试卷和篇章分析在一起,好用。每天早上记单词和读真题文章,一本书加一份卷子也比较好拿,一直到考前。下午准时2点开始进入状态做一套,花几天分析,一个星期两套,但是最后实在太忙了也就一共只做了7套好像,做到了11月底,其实当时真题做的也有那种比较好的感觉了!后期就没新做了,就又重新开始把做过的分析、思考,一直到考前。

  (二)最后一月——难熬
  这个月一是累了,一是天冷早上起不来啊,再就是心态不稳(这需要自己调整,很重要,我就是这一块差点出大问题),还有就是未完成的任务真心多,总之很辛苦!
  这个时候还是每天早上记真题单词,读真题文章,下午抽1个小时记词汇书,接着就是分析2~3篇真题阅读。这时买了本黄皮的狂背50篇(我考上中农和南农的同学给我推荐的),开始背上面的模板,本来想把上面的范文选择几篇背下的,时间不够!考前几天我又把恩波作文的讲义和自己的笔记拿出来了,结合着黄皮模板,开始思考整理自己的模板,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弄是对的,也很必要。我是根据每个段落的各种写法一段一段的写自己的模板,之后就是背。最后,上考场时可能是拿到题太慌张了,很多都记的混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应变了,不过还是用了不少背的模板,还不错。

  (三)最后说说一些考试技巧吧:
  我是按作文—阅读4篇—新题—完型—翻译顺序做的,作文要抓紧时间,60分钟以内,这里要提醒小作文一定要注意给结束语和落款至少空3行,所以不要写忘记了发现没位置了;阅读4篇60分钟以内,新题20分钟(比较难,易错一大片),完型10分钟以内,这是凭语感的和平时的词汇积累了。最后30分钟先检查作文和选择题答题卡的涂黑,再翻译,尽量写,有的句子是简单的,争取拿1.5~2分,不会的写大意,总之写满,不能放弃!
  阅读4篇,我是简单的文章(可以感觉出来的)读全文,再看选项,到文中找答案,难懂文章,读首尾全段+其余段首,再做,应为这里要抓紧时间!

  二、政治68分,最开始没想到会考这么高。
  这门是最好拿分的,可以给总分加很多哦!
  我报了恩波暑期之后的所有课,因为我感觉政治这个东西还是需要有人指点一下复习起来有头绪些。这里面最重要的当然是暑期强化班,那几本讲义我都看了3遍以上,还不算做题时翻动了。中间有个形策的专项班,这个也很重要,事实上主要就是讲十八大的各种东西,包括了全文的分析。再就是冲刺班,我只看了当代+形策这一本,因为大纲说的时事政治要到12月吧好像,总结的还是不错的,其它几本冲刺讲义本来想看看的,时间不容许就扔了。最后的什么讲题班今年换了个老师,讲义编的还不错,分析的各种解题方法真是受益匪浅,还有对各个科目的梳理性记忆对后期的记忆很好,这个我看了好几遍。剩下的什么临门一脚完全扯淡,听了一遍就把讲义扔了。哦对了,中间有个大纲解析也很不错,是那个讲题班的老师讲的,先分析大纲整体的情况,再就说新增考点、改动考点及预测一下可能怎么考,最后讲了其他的针对性复习方法,当时我听得比较混乱,就又在网上下了个肖秀荣的大纲解析视频当互补吧,他把每个新增和变动考点分析的更细,很不错,这在后期是有体会的。

  (一)8月—9月
  先是上了暑期强化班,虽然去年报过,但是一方面是怕有新知识,一方面是懒得自己看。接着就是看讲义,我都是用的零碎时间,每天中午吃饭前和睡前看一会,下午吃饭后看到7:00前吧,晚上回去到床上看1个小时,因为我觉得没必要专门花很多时间在这上面,不难,就是靠多看多记没什么太多技巧。这样一直坚持到9月底吧,细细看了一遍,基本熟悉了。

  (二)10月—11月中旬
  这段时间是主要看第二遍了,伴随做选择。这里面有两种方法:看一章做一章练习,看完一门做一门的练习。这是看肖的视频上说的,当时纠结啊!我选的后者,没为什么,感觉。我用的练习是肖老的命题人1000题,你也可以用任汝芬的那个,其他的就不推荐了,这俩缺点较少些。1000题有80%的解析,还是不错的,我是只做了选择,大题压根没看,我觉得也没必要,一是时间,一是题比不上真题,一是大题掌握技巧后背知识点就行了,真要做也用真题。先做,再看真确率,让心里有数,接着就是看解析、查讲义什么的分析,把一些重要题、难题都做上记号后期看第二遍时用,后面的解析也很有多新知识点,特别是马原部分我当时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记下来,对于一些概念的区分什么的放一起对做选择很有用。这期间听了恩波的和肖老的大纲解析,复习起来更有目的性。
 (三)11月下—
  做完题就开始再看暑期讲义,月底忙着上了个把星期的冲刺,感觉收获不大,都是重复的,讲义选择性的看了些自己的笔记、比较重要的和新增的,主要还是看了当代+形策这本,做了下上面的练习。剩余时间依旧看暑期讲义第三遍,到12月中结束的吧,不太清了。
  第三遍看完了就看练习题上的记号题,很多都忘了,时间也紧,很是郁闷啊!最后也是没看完。因为这时还要上其他的政治课,还要专攻专业课。
  本来是准备做两套真题感觉下考场氛围的,但是时间不容许啊!对于真题,我觉得没必要做很多,完全是浪费时间,大题不可能重复,每年都是紧贴当年的事,小题最多是选择改编成大题,要做就到网上下近几年的几套当练练手。
  考前10天
  这几天买了任汝芬的4套+肖秀荣4套+启航20天20题,这是必备的。这里面我主要用的20题(实际有100题左右),因为刚好有哥们报启航,它们老师分析过这本书(大题小题、科目归类、同一类题归类),当时很多人都借他的书看他的记号。我也主要背的这本押题的资料,再就是任的看的比较多,小题全做会,大题找到答案的出处,同时适当归类,毕竟去年猜中很多题,不能不说姜是老的辣啊!肖的就做了选择,当模拟练手了,大题随便看看。最后考前那天早上还在背任的和20题,背到好几个大题啊,很兴奋。

  (四)最后说说一些复习+考试技巧吧:
  复习过程中我觉得没必要专门背很多,把讲义上老师强调的重要的看熟到会背,特别重要的那是没说的必背,比如十八大的一些可能出大题。一定要分清小题和大题,这一点恩波讲史纲的那老师就不错。
  复习的顺序也要好好琢磨,史纲杂易忘,马原难理解,邓论分值大贴近现实,思修大纲刚加2年,形势与时俱进,要合理安排,避免背了忘。
  最后的押题资料,不要忽视,我的原则是几个大牌的都买(4种左右吧,也别太多),当然是盗版,但是根据自己的目的使用,没必要全看,时间紧+不是真题,这个时候要自己会根据这押自己的题(我一同学今年就是押了个中国梦)。
  做题时单选要快,多选要稳,最好不要空到最后;大题要多写,一般一题一张A4纸大小空,写满最好,时间不够也要过半。把你背过的、有印象的与之有关的都写上,没背的只要合理就写你自己的想法。

  三、数学,考的不太好,估计方法也有问题,就不介绍了。
  
  四、专业课
  我报考的是食品科技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801生物化学,成绩还不错。
  生化复习起来不太难,前期要搜集好资料,然后要有方法、有计划、有毅力的复习下去,应该就会取得个不错的分数。
  (一)我用的资料是我一同学留给我的全套,他是在网上找以前的一考上的师姐买的,还有的就是找其他本校考过去的那些学长学姐要的,主要有:
  1.杨志敏《生物化学》05版的。很多人说用10版的,但我还是建议用老版的,毕竟出题的那些老师以及上课老师手里用的应该都是05版的(懒得重新做课件),虽然有些错误,但都很明显,认真复习的不会发现不了的,另外很多资料都和老版的配套,使起来也方便。俩个版本的区别就是,新版加了些图片,新研究成果(很少考),错误修改了,8、9两章换了下位置,其他都一样。
  2.一份辅导班笔记。虽然是11年的,但是知识点就那么多,每章的重点就摆在那儿,没影响的,最后还附有一个实验的串讲笔记,还是很不错的。
  3.一套辅导班的课件另加杨志敏版的课件。我主要用的是辅导班课件,因为那是提炼过的,而且有些题和答案(据说是以前真题),杨志敏的课件就当参考随便看了看。
  4.一份真题,好像是95-09+11、12回忆版吧!10年的都没有,不知道原因,但是没有关系,事实上真题不太重要,主要是起一个熟悉出题点和出题方式的作用,就是让你知道重点是什么。真题答案也有一份,但是不太好,小题错的很多,估计是网上卖资料的自己请学生做的,大题还可以参考一下。
  5.生化习题册一份。这个可以用于知识点的记忆,是南农生科院编的,在做题的过程中记忆。一考上南农的同学当时就用的这个。
  6.一份上课的讲义+习题吧,后面附有名解、大题之类的,还不错。我当时是拆成了2本钉的,一本知识点,一本题目,可以用于练习小题,特别是在整理名词解释的过程中很有用了。
  7.期末试卷+实验报告。这个可以忽略,感觉没多大用。
  8.名解复印资料+一份自己整理笔记。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名解复印资料,那是一个全啊,虽然很多解释的不太好,但是书上都基本找的到。整理的笔记上有一个反应式的整理是不错的。
  9.实验。这里面包括了据说是南农上过的实验,我是选择性的看的,因为太多了,主要是看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再就是自己思考一下后面的题。
  10.一份网上买的2013年的辅导班笔记。因为质量不太好,所以我也是选择性看看,吸收精华。
  
  (二)下面介绍我的复习方法吧:
  9月10号左右开始看书,一个月看了一遍,对整个书有了基本把握。期间把真题粗略翻了一遍,主要是看都考了些什么,心里有数。
  国庆开始第二轮:
  1.看辅导班笔记,这个笔记看的很细,上面有提示哪些是重点,各知识点会怎么出题都有,这花了大半月吧。
  2.看完就接着看课件,看到后来才发现课件和笔记差不多,就索性俩比较着看,一直看到了11月10号左右吧。
  3.接下来看真题,选择判断题我是翻课本到会做,反应式就在课本上做上记号,计算亲自做,名解专门用笔记本进行整理(结合名解资料),大题在课本上找到范围,没有的就果断查,这花了10天左右。
  4.然后就是实验第一遍,实验主要是以自己感觉重点的来看(但是第一遍不要忽略太多了),其他的一扫就过,这期间专门借了本好的实验书对着看,毕竟很多问题还不是太懂,比如葡萄糖凝胶的脱盐实验就不太易懂。
  这就到了12月上,开始第三轮,其他资料都扔掉,以课本为中心,看熟就行,对课本上做记号的反应式必背下来,大题记号要看至能背,在草稿上划一划就差不多了,毕竟要全背还是很困难的,名解一个一个落实。中间穿插着看看真题上做的一些疑难重点记号题。最后就是把实验再针对真题选择性的看一下,对于重要的要不折不扣掌握。
  
  (三)最后说说一些复习+考试技巧吧:
  复习过程中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时间紧的话一定要调整计划抓重点资料来看,千万不能因为资料多就慌了神。
  一切都要以课本为中心,其实把课本看熟了考120+是没大问题的(这是今年初试第一的那同学对我说的),关键是你真的看熟了?看懂了?
  考场上有很多题你复习中没见过,比如今年考了个解释英文代码的大题,我看到就傻眼了,唯一一个有点印象也写不出中文名字,更别说具体介绍了。但是你也要硬着头皮写,凭印象、感觉、联想等等,总之不能空。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