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从1978年开始招生培养研究生,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500余名、博士研究生300余名。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738人、博士研究生189人。
各学科概况和培养目标: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0)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是我国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之一,并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本学科从事研究生指导工作的教师中现有:教授38名,副教授6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0名。本学科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主要优势研究方向有:先进制造系统理论及技术;制造系统检测、控制、诊断与维护技术;虚拟制造及网络化制造;计算机辅助技术;先进加工工艺及装备;机电系统理论与技术;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机电系统灵巧化与智能化;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智能机械与仿生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程;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电控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车辆安全、节能与环保技术;车辆动力装置模拟、设计与优化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机械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前沿;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本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本学科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主要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为博士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应用型、复合型则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主要为相关企业与研究院所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Optics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3)
一、学科概况
光学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利用从软X射线到亚毫米波段之间特别是紫外至红外具有光学共性的电磁波段,以成像或非成像方式,实现辐射信息探测、传输、处理与显示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装置。主要研究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光学测试理论、光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激光对靶材与对生物组织作用的物理机理和激光对抗技术,激光应用与光电测试,光电信息与混合图像识别处理以及光纤技术与应用。就其实质而言,本学科属信息科学范畴,它是现代光学与电子学综合交叉形成的新兴前沿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98年、9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研究方向:1、光电信息探测与图像处理;2、光学测试与光电智能仪器;3、激光物理与应用技术;4、信息光学理论与技术;5、光电子物理与器件;6、红外物理与红外工程;7、生物医学光子学;8、光通信与光纤应用技术
二、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光学工程学科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光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及独立从事如光电信息探测与图像处理、光学测试与光电智能仪器、激光物理与应用技术、信息光学理论与技术、光电子物理与器件、红外物理与红外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光通信与光纤应用技术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Physical Electronics/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专业代码:080901/080903)
一、学科概况
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优势。物理电子学的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为二级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物理等物理前沿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影响,及由此而形成新的电子学的新领域和新的生长点。物理电子学同时也针对现代大型科学实验和新兴物理学科发展中提出的极端条件下,处理小时间尺度信号技术和有关信号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基础课题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本学科主要研究半导体与传感器集成工艺与设计,半导体与固体器件理论与数值计算,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路组件与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芯片化技术,光电混合集成固体电路等。它涉及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控制,并且和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进入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标志的发展阶段;到下个世纪,微电子与固体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微结构技术将成为本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物理电子信息探测与处理、物理电子器件与系统、传感器与信号处理、介质光波导与信息传输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薄膜电子材料制备与测试分析。
二、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生的培养应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沿;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Microwave Theory/Circuits and Systems
(专业代码:080902/4)
一、学科介绍
本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支持的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本学科有IEEE Fellow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部分教师曾在国外高校进修或获得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本学科有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的支撑,每年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与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同时,本学科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方向始终与学科前沿同步。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理论与计算方法,射频集成电路与天线,智能天线与射频信息处理,电磁兼容,射频/微波毫米波系统(通信/雷达),光电集成电路,通讯网络VLSI,纳米电子技术,太赫兹理论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宽厚的电磁理论与射频技术基础,扎实的射频电路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知识,具备从事移动通信的射频设计,各种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雷达等电子系统高频前端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熟练英语的读说写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要求毕业生在军民用雷达,通信及射频识别(RFID)等领域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中央部委及下属的大型研究院所,IT行业内的大型公司,及海内外高等院校等。就业现状和前景良好,目前就业率达100%。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1001 )
一、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主要研究以信息获取、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及相关处理和实现技术。本学科以信息科学与工程为基础,以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目标,研究、开发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本学科目前主要从事现代信号处理、通信理论与技术,目前探测与识别技术、雷达系统与移动的研究:具体包括研究通信、雷达、声纳、航空航天、电子对抗、电子测量等通信与信息系统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于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取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信息电子和信息通信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体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或科研和技术的管理工作等;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3100)
一、学科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的角度,在多种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它生命现象。研究和开发用于疾病防治,人体功能辅助和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生物医学工程学又是一门有多学科交叉,由工程学,医学与生物学等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医学信息处理,医学材料与组织工程,医用元器件及新型医疗仪器,设备的研究等。本学科由我校计算机学院,电光学院,理学院,化工学院和机械学院等多个院系联合建立,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工作基础,是我校一个重要的新兴研究方向。
专业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2.生物光子学及生物仪器工程;3.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4.光子生物医学工程;5.分子生物医学与肺癌早期诊断基础和临床研究;6.生物医学材料。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诚实勤奋,勇于创新的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人才。熟悉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正在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国内外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研究趋势。具有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的能力,包括阅读原始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需要,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生物医学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