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的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6-01-29 20:01 分类:学科介绍

  华电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怎么样呢?各专业分别主要是研究什么的呢?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呢?小方向又是怎么分的呢? 

一、院系简介

为适应华北电力大学“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的需要,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科整体水平,2009年11月,原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并,成立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院在保定校区分别设立自动化系与计算机系。

目前,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河北省重点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4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个二级学科。拥有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六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子信息教育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信息安全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拥有《现代控制理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数据结构》、《自动控制原理》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多年来,学院培养了两万余名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3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首都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院拥有丰富的科研平台资源,如“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过程测控新技术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电力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融合快速,分布信息的电力燃烧过程测控系统创新团队,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智能化分布式能源系统”基地,电力企业软件工程实习基地等,可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学院提倡探索、创新、以及实践并重的科研理念,掌握自然规律,服务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科研经费突破7000万元;学院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0余项;获得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和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千余篇,每年被SCI、EI、ISTP收录百余篇。

学院重视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3年,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了“Centre for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将基于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关注能源与环境问题,致力推进绿色电力。

研究生教育始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随着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学院将在坚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国际视野、秉承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开拓创新的培养宗旨,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科研资源,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介绍

1、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领域:

本学科以过程控制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建模、分析、综合、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电力生产过程为依托,目前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大机组建模与节能优化控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主要研究以“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力企业信息化与节能优化技术”、“发电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网络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与应用”等学科方向上进行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展开。

培养目标:

(1)掌握控制理论及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与优化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对本学科主要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有深入了解;

(3)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控制理论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系统设计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4)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应用该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要求:

应掌握控制理论及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与优化等等有关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领域内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其主要课程: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随机过程与随机控制、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大机组建模与优化控制

(2)     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与综合自动化

(3)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4)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5)     网络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6)     故障诊断技术与应用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研究领域:

本学科以检测技术原理、传感技术与应用、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等为基础,主要从事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控系统建模与仿真、自动控制技术、仪表智能化技术、测控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的检测理论和方法,信息理论与方法,新型传感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研究,自动化仪表和自动检测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测控技术,先进控制理论在测控系统中应用等。

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乐于奉献,服务社会。 

2、  在本学科领域内,较好地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够做出有新意的成果;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

3、 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习要求:

学制:2.5年

学习方式:脱产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测控技术与信息处理

(2) 智能检测装置与系统

(3) 清洁能源发电技术

3、081103系统工程

研究领域:

为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系统工程以工业领域尤其是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学科研究范围包括: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大系统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行为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最优化理论与应用,人-机系统综合集成。

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攻读系统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善于与人协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系统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应用该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学习要求: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系统科学作为信息、控制和管理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用于解决各类日益复杂的、跨学科的较大系统的实际问题。其研究对象包括工程、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领域;研究基础是系统科学、控制科学和信息科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是主要研究工具;研究内容是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优化、控制、预测和决策;培养具有广博的专业领域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能够独立从事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系统分析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同时,又能按研究方向及个人兴趣,在一个特定方向领域内掌握更专门的知识和本领。要求深入掌握一些具体系统的特性以及系统工程方法在其分析中的应用,能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优化和决策。

主要研究方向:

(1)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

(2) 系统综合评价与智能决策

(3) 新能源发电系统规划研究

4、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研究领域:

主要在信息采集、处理,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系统和智能装置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目前围绕“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智能控制装置与系统”、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信息系统安全与标准化集成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学科方向上进行研究。

培养目标:

应具有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模式识别及智能控制等有关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前沿领域有深入了解;能独立开展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有关研究方向上的研究工作;学风严谨;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习要求:

应掌握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模式识别及智能控制等有关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内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其主要课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理论、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工业控制网络、机器人等。

主要研究方向:

(4) 智能仪表与智能系统

(5) 网络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6)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5、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研究领域: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微网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嵌入式系统结构与芯片设计、SOC系统级设计、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微网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

培养目标:

注重理论于实际相结合。通过硕士课程及论文阶段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领域在工程设计上广泛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工程设计及测试技术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计算机体系结构

(2)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  微处理器技术

(4)  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6、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领域: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在各领域应用所涉及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研究计算机在电力工业的应用,以及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层面解决应用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力专业基础,具有能够从计算机系统层面、计算机软、硬结合的层面解决应用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习要求:

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对以同等学力或跨门类、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补修课一般不得少于2门。学制:脱产学习2.5年。

主要研究方向:

(5)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6)  网络信息安全

(7)  智能机器人技术

(8)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9)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7、083500 软件工程

研究领域

本学科是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其目标是运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生产率,即以较短的周期、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并最终实现软件的工业化生产。

培养目标

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与维护技术、科学的软件工程管理方法,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学习要求

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对以同等学力或跨门类、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补修课一般不得少于2门。

主要研究方向;

(1) 软件构件/架构技术

(2) 软件智能化技术

(3) 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