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微观)
第一节 节目的板块化12年名解
一、“板块化”定义、特点(即本体论)
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形象称呼。
板块式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和周期,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时段跨度较大。也称杂志型节目。
改变了原有单一的节目构造,扩大了受众的信息接受面,满足了多层次受众的需求,具有比较显著的视听效果。
其节目编排具有以下特点:
1.编排集中,长度基本固定(传统节目编排分散,时间随意性较大)。如广播将全天划分、分割。
2.各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传统结构的节目基本相互独立)。如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3.内容多元化(传统节目内容界定明确、单一)。如兼具新闻、信息、文娱等各类节目。
二、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
1.内容集约模式。
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进行集中编排。即受众相对集中的需求指向,决定了这类节目的内容编排。
2.对象集约模式。
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这类节目目标受众比较明确,针对性较强,可以满足特定的受众的多层次的广泛需要。
3.混合模式。
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一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需要,介于内容集约和对象集约之间。如双休日板块的节目,受众面较广,需求层次较丰富,混合模式可以兼顾大众口味。
三、节目的编排方式
除了单个节目内容的编排,对不同节目进行组合编排,也会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效应的发挥。优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结构,可以提升传播效果,最大限度稳定现有受众,争取潜在的受众群。可分为四类:
1.传统个体式的节目编排。
即多个节目以简单线性顺序排列,节目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个体节目内容清晰,独立制作;但节目系统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选择性差,因而应用面窄。
2.传统及板块的混合式编排。
基本保持个体式节目编排,同时划出部分时段来开办板块节目。(除周末节目和专业频道之外,多采用此,如中央一套)
3.亚板块式的节目编排。
即把播出时间划分为若干比较小的时间单位,设置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内容的节目,时间跨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h)。既能顾及受众面,内容也容易编排,应用广泛。
4.大板块的节目编排。将广播电视播出的时间,按照受众的接收习惯划分为若干大的时间段。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一般由主持人直播串联。多应用于专业的电台、电视频道。
四、板块式节目的优势
1.连贯性强。节目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2.具有比较明确的选择性。板块式节目按手中的接受习惯编排节目,受众可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所需节目。
3.受众的接受兴趣的集中,有利于提高收视(听)率。
五、我国节目“板块化”的发展现状
●广播现状
1986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之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进行改革。在广播节目板块化过程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始相应调整。广播节目逐步形成三种代表性模式。
1.中央台模式。
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代表。节目以录播为主,审查严格,制作精良,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权威性高、分类清晰、制作严谨的优势,但也存在风格单一、单向传播缺少反馈等不足。
2.珠江模式。
以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是国内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采用主持人中心制和直播大板块方式。
节目以直播为主,强调双向交流;具有 风格生活化、节目容量大、操作手法灵活等长处。
但也存在节目分类不明确,粗放制作,内容随意性大等不足。
3.东广模式。
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使板块化达到新高度。节目设置是较完整意义上的板块式,采用主持人直播串联,基本全天候直播。
强调精品意识,改变传统训话式的广播腔,并避免了节目流于粗糙、失控的倾向。
●电视现状
1993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是电视节目板块化的重要里程碑。《东方时空》是融深度新闻、背景、人物报道 为一体的新闻类板块节目。与早间新闻组成早晨新闻节目板块。
1994《焦点访谈》开播,与《新闻联播》构成晚间黄金时间的新闻版块。
1995午间档《新闻30分》开播;
1996《中国报道》《世界报道》《体育新闻》组成晚间新闻版块。
六、“板块化”的发展趋势
1.新闻、信息类节目的比例将继续扩大;
2服务类节目比例应继续稳定增长;
3.教育类节目保持稳定发展。
4文娱、体育专业频率、频道增多;综合的降低。
第二节 广电新闻的栏目化
一、栏目化的原因
1.是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
2广电新闻制作、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推动了广电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目化。
国际上已把广电新闻制作作为广电网主体。新闻栏目成为衡量一个广电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栏目化的优势
1.媒介地位上,利于广电在新闻传播竞争中保持优势。
增设新闻节目,并赋予栏目规范化制作、管理模式,是增加新闻信息密度的有效途径。
2.媒介功能上,能有效发挥广电新闻的各种文化功能。
3.有利于适应不同层次和爱好的受众的需求。
4.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强调连续、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广电新闻栏目的发展:可分四阶段
1.1958-1978,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新闻栏目的尝试,初期处于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的组合。文革后1978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固定栏目。
2.1978-1987,从《新闻联播》到《观察与思考》。1978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重点建设《新闻联播》。1980创办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动态报道、深度分析相结合。
3.1987-1992上海《新闻透视》到福建《新闻半小时》。栏目化走向成熟,开始进入广播电视新闻杂志型的 发展兴盛期。
4.1993-今,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栏目化向高层次、高品位、全方位、大型化发展。
●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所体现出的特色
1.社会化趋势。从社会大背景出发,覆盖面广,内涵深刻,真实感强,时代性强
2新闻评论专门化。
3记者直接主持栏目代替播音员。
4重视栏目的形象设计与包装。一改过去单纯注重新闻报道内容的局面。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双向传播(热线电话的介入)
一、受众参与节目的发展。
由浅及深,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1.点播节目。20世纪50- 80年代,写信、电话、现场点播。
2.电话参与节目。
3.受众现场参与节目。
二、受众参与节目对传播者的要求:
要求广电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变灌输型为沟通型,封闭型为开放型,指导型为服务型。
1研究受众心理,把握传播规律。
2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讲究传播技巧。
3研究群众生活的交流方式和常用语言,加强感情交流。
三、热线电话参与广电节目的类型:
1.采访报道类;
2.谈话讨论类;
3.情感倾诉类;
4.综艺游戏类;
5.服务类。
四、热线直播节目的作用/意义
1改变了广电节目的传统模式。实现直接、双向交流,兼容人际传播,形成全新大众传播模式。
2延伸了广电的时空界限。如异地采访;节目联播。
3增加了广电传播的实际效果。现场感、时效性。
4.奠定了新的传受关系(对受众)。大众传播兼容人际传播。
五、问题和对策
1.宏观容量失控,影响节目总体质量。因此要培养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
2参与受众面窄。竞选参与受众,做好把关工作。
3内容随意性大,格调不高。选择适当话题,事前精心准备。
4定位不清,节目水分大。
第四节 节目定位+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
●节目定位07名解
一、定位的理念 /含义
·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做的事前规划。节目定位成为制约、规范节目内容、风格、特色的重要标准,直接体现了广电节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艺术水准,和节目质量。
·节目定位需要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受众需求、趣味,以及主创人员的业务水平等诸多原因进行综合评估。在媒介激烈的竞争中,广电节目只有经过精确的节目定位,才能吸引固定的目标受众群,从而达到预定的传播效果。
二、定位的方式
1.全面定位。
要求在大制作的前提下,规范节目制作流程;强调团队意识和整体化风格,使节目呈现统一的节目风格,以独特的节目特色吸引稳定的受众群。见效慢但生命力持久。
2.受众定位。
事前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大致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根据节目的宣传宗旨等要素,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可操作性强,稳定性较低(受众兴趣改变)。
三、影响定位的因素
·目标受众群的兴趣、需求。最重要
·政策因素。
·环境因素。节目传播范围和地域因素。地域宣传导向;民族宗教文化特征;地理历史背景等。
·节目的结构因素。不同结构模式的编排,在节目的定位上有不同的要求。
·媒介竞争因素。
四、定位的调整。
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需要根据节目的实际播出效果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1.组织领导、专家、受众代表进行分析、评估。
2采用国际通用的量化标准进行测量:绝对收视(收听)率,相对收视(收听)率,经济回报率。
●节目意识?受众意识。定位意识。精品意识
●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
一、黄金时段
·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视(收听)率,因此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被形象的称为黄金时段(Prime time)。
·广播节目一般在清晨、中午、傍晚、深夜等;电视一般为晚间和节假日的白天。
·黄金时段的影响因素。黄金时段不是固定不变的:
1.该时段节目质量;2媒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3受众的收视(收听)习惯。
二、非黄金时段
·随着广电节目播出时间的延长,节目播出量不断增加,黄金时间的容量已接近饱和。因此广电媒介开始日益重视对传统意义上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和利用,以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广电媒介的专业化、窄播化、丰富化,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的划分越来越模糊。
·关键在于:
1对节目目标受众的特定兴趣、需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人)
2适应特定时段的受众群体的兴趣和需求。(时段)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综述第四章—第十章)
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的单元。广电节目是传播内容的基本编排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一般有特定的名称、主题、一定时间长度。分为五大类:
1.新闻节目。
2.娱乐节目。含综艺、游戏、文艺晚会、各类表演、广播剧、电视剧、音乐、电影等。
3.科教节目。分社教类(公共教育);职业教育类(专业)。一般历史自然地理文化民俗科普等。
4.服务节目。经济类;衣食住行等。
5.广告。商业;政治;公益。
但从业务实践来看很难严格划分。如谈话节目、体育节目等。